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钗中的两组“儒释道”

(2009-09-11 15:30:32)
标签:

红楼梦

贾宝玉

黛玉

宝钗

湘云

分类: 【侃红记】

十二钗中的两组“儒释道”

(三春)

    提及金陵十二钗中她们各自的性格、爱好,我想很多人都会从她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这一点来看,这样就有了代表或者倾向“儒释道”的说法。

    而其中的一组,我想,很多人都是可以说出来的,她们就是迎春、探春、惜春三姊。迎春一心只读《太上感应篇》,虎狼囤于阶壁,尚谈因果,因此她是道家的;探春是个不折不扣的儒家,这是红学界的定论,不过她的不同,是能够变通,讲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惜春,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原本就是一个佛的诠释,西方的极乐世界给她年幼的带来些许的平静。三春人生的分歧,都是与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身份相一致,当然也与各自的性格相关。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可以看出,其实性格也是后天造成的,与整个家族环境紧密相关。除了贾宝玉是个天生的“色魔”外,其他人的性格还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十二钗中的两组“儒释道”

(87红楼梦中牟一版的迎春)

    按邢夫人的话,迎春身上没有她母亲的优秀基因,而只是一个“懦”,因此我们看到的迎春只是一个懦小姐。可是我们却可以看,作为贾赦之女的迎春却要过到贾政这边住,虽然可以说是贾母的因素,但冷子兴说的明白,迎春是贾政当己女养的。而贾赦夫妇俨然根本不问迎春生死,只是有一次事情大了,伤面子了,才说迎春一次。迎春的懦,与贾赦夫妇在贾府中的失势及对迎春的不管不问是相关的。试想,一个年幼丧母的女孩子,自己的亲父亲后妈对自己冷如路人,这是怎样的一个伤痕呢?我们可以从现在社会上的那些单亲孩子身上看出一二。因此在迎春的心里,总是灰色的,她是渺小的,没有谁注意她,她只是处在这个家族的某一个边角末梢。她一点小姐的架子都没有,宝钗、黛玉跟她的关系也都不怎么样,因为她们不曾了解一个落寞的心灵,她们都是“平步青云”者。既然没有谁与自己交流,迎春只能埋头与太上感应篇,以慰藉心里了。

十二钗中的两组“儒释道”

    探春虽然跟迎春出身一样,但在探春的身上,还是有很多赵姨娘的因素,比如好强。而探春之所以要出人头地,正是因为赵姨娘这位不光彩的“丑娘”迫使探春不得不这么做。探春总觉得赵姨娘是在掣她的肘,却不懂一个当娘的心。她努力的靠上王夫人这一个“高枝”,以为终身有靠。可是末路冰山转眼即化,探春的好强决定了她要勇敢的面对眼前的这一切,她是一个救世者。她信仰儒家,却不拘泥儒家,而以现实为宜。

图为:《黛玉传》主演定妆照--谢朦饰演惜春

(《黛玉传》中谢朦版的惜春)

    惜春的佛家情节从小说一开始就开始了,她总是跟各种的尼姑打交道,做人也是冷冰冰的,这大约也是宁府的确不是好女人待得地方,那里充满了淫秽、鸡奸、乱伦的味道,不是她一个清白女儿家能够立身的地方。但她也无能为力,同时看到了元春、探春、迎春各自的不同生命履历,她多少都在思索,也许这个世界是不容女子的,还是去西方极乐世界追寻吧。于是,堪破三春不长的时间,惜春也缁衣顿改昔年装了。

    但十二钗中却不仅仅是迎探惜这一组儒释道,还有另外一组,且这一组远比迎探惜更重要。这便是宝钗、黛玉、湘云。钗黛湘组合,想来论述者很少,也很少有人这么看。但如果从她们的生命履历来看,这却是红楼梦中一组最强音。

图为:《黛玉传》主演定妆照--邓莎饰演薛宝钗

(《黛玉传》中邓莎版的宝钗)

    宝钗是儒家的,她是传统意识形态下的绝美的美人,她跟其他女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纯真,不过她所受到的教育,却要求她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宝钗的口头禅。虽然她也是红楼梦中最有才的女子之一,但总会给人一种道学先生的味道。但可以说,这种外围的感觉不是一个真实的宝钗。宝钗是晶莹的,她是无暇的,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儒家的指导之下,因此她不会像黛玉那样张扬的表达自己的爱情,她即便很喜欢宝玉,也不会主动表明心计,她清楚儿女婚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她只是一个女儿,自己无法左右自己的婚姻,因此被薛蟠抢白的时候,宝钗才会哭的那么伤心,因为呆霸王根本不懂女儿心,她玷污了一个女儿的清白。

资料图片:《红楼梦》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30)

(87红楼梦中陈晓旭版的林妹妹)

    黛玉是佛家的。可能这个结论会让人差异,她怎么回事佛家的呢?可是我们可以从她整个一生看出来,佛家是讲究轮回的,这也是它不同于道教、儒教的地方。而黛玉恰恰是出于一个轮回里面的。她是因为受到了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而幻化的一株绛珠仙草,她下凡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偿还前世的这段恩情,还泪之说正是从这里来的。黛玉是出于这样一个轮回里的,她用她的一生为我们展示的是佛家的前世今生的轮回。

图文:新《红楼》下扬州-湘云神情哀伤

(李小红版红楼梦中马晓灿版的史湘云)

    湘云是道家的。真名士自风流!这是曹雪芹对史湘云的评价。湘云的英豪阔达宽容量,的确让所有的红迷都爱她,她的假小子的“骚鞑子”扮相,她醉卧芍药阴,她芦雪厂食鹿肉,迎面扑来一阵魏晋风度。而这种魏晋风度其实是道家的。我们知道,魏晋风度其实是魏晋人对两汉以来儒家一统的不满而造成的,而此时最盛行的就是老庄之学,玄学。这一时期人们对庄子崇拜有加,一本《庄子》注了又注。

    钗黛湘和迎探惜,这两组儒释道金钗,恰是老曹从一个更高更深远的文化角度对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一次思考,他似乎想通过这两组金钗给我们展示,在这个末世里,谁是救世主呢?儒家带着五千年的酸臭,释家不过走一个生命的程式,道家更显的无力飘渺。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教师节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