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最想给自己说的话就是:别给生活当逃兵!
吕强直到最后要离开要离开昆仑山了,才真正悟透了其中的滋味,他有点像《士兵突击》里面的成才,从始至终,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都只是他攀爬的道具,都只是旅行中途的一个歇脚点,过了这村这店就不再拥有太大的意义。他,从表面看,总是那样的甜,那样的积极,心里却永远在打着自己的那个小算盘。抱怨,抱怨,还是抱怨,在他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任何人都在跟自己过不去。可是他却不知道,其实只有他一个人是生活的孙子,圈在一个狭隘的个人世界里,像井底之蛙一样,看见点阳光就以为什么似的。可是他不知道,自己为生活所累的已经是只没有尾巴的猴子了。
生活,也许会在某一个节点上,出现不顺心,但那就像天空不可能永远是晴天一样。突然想起很早以前的一首歌,《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曲,那个酸甜苦辣的生活,谁也不能幸免。面对生活,面对苦涩,我们可以难受,但不能停在难受里再也走不出来,更不能像吕强那样去做一个生活的逃兵。他不会理解,为什么当他逃跑被抓回来的时候,哨卡的人要揍他、喊着要枪毙他,因为那个时候,他还可以堂而皇之的为自己的逃跑做辩护,可当逃跑的多了呢?当他转业回家,走在那条军训过的落满树叶的大路上,一个人都没有来送他,他心里才开始犯嘀咕,到底谁的错?当他跪在昆仑山口的时候,他才真正的知道了这就是当逃兵的代价。
一群年轻的血气方刚的人,在那个边防哨卡却演绎了纷呈的生活。但我想最打动我的却是吕强的逃兵。在丁浩天、方扬、袁鹰都在满怀热血报国家的时候,吕强却呈现了另外一个种姿态。也许是这种对比的作用,让我更看到了吕强这种生活态度的可怕。态度,是一个人的心脏。没有谁的脚步能够逃脱态度的左右。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有那么一种力量,可以让我们所向披靡,也可以让我们举步维艰,那就是态度的力量。它是那巨石之下冒出的小草,越是困难越是要往上爬;它就是那高原上的苍鹰,越是高远就越向往。有一首歌叫《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一种态度,其实,无论是什么态度,都是一种力量,包括逃跑。生活不希望我们成为矮子,生活的逃跑者,虽然它会设立各种的关卡考验我们,但在内心深处,它却希望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有人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的“脊梁精神”,就像那个“人”字一样,下面是四平八稳的两只脚,上面则是顶天立地的笔直的脊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也必须是。“人”是我们在生活的跋涉中,一点一点的写出来的,只有我们行得正、走得端了,才能写出一个不偏不倚的“人”。
记住:别给生活当逃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