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中国最冤的朝代

标签:
元朝蒙古成吉思汗谈迁苏州波斯忽必烈郭守敬王桢元好问日本文化 |
分类: 【网贝记】 |
百姓
万历初年华亭人范濂记述元、明两代松江田赋的情况,说:“元入中国,……赋虽轻,不足法也”,他认为元朝是“以貉道治天下”,然未否认元朝赋轻。(卷四,《记赋役》)
万历后期秀水人沈德符一样认为元朝的做法“固不可法”,也承认:“前元取民最轻”。(补遗卷二,《岁入》,p.849)
《元史》卷十六,《世祖》十三,至元二十八年(1291)十二月壬申,中书省臣言:
江南在宋时,差徭为名七十有余,归附元朝后一切未征。而且这不仅是元初的记述,即在元末的情况亦复如此。
成化时太仓人陆容在其《菽园杂记》卷五中则称:苏州自汉历唐,其赋皆轻,宋元丰间(1078~1085),为斛者止三十四万九千有奇。元虽互有增损,亦不相远。至我朝止增崇明一县耳,其赋加至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九百三十五石。”
明末著名的史学家谈迁曾就宋、元、明三代在苏松地区的征赋数目加以比较,并总结说:宋时赋征八分,版曹往催其赋。平江(苏州)粟二百万,元人减之仅百万。……当元之初,闽广稍警,旋即安枕,吴、浙晏然。(苏松人)以苦宋公田之累,如释重负,有祝而无诅,则轻徭薄赋,实以招徕而深结之也。(《纪文·上大司农陈素庵书》,p.265)
“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自明初没入张氏故臣及土豪田,按其私租籍征之,亩至八斗,而民始困。……盖吴中之民,莫乐于元,莫困于明,非治有升降,田赋轻重使然也。”
元朝科技文化兴盛
http://cul.news.tom.com/uimg/2007/8/28/shiyiyuan/1188282627703_37011.jpg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忽必烈时期,波斯东来的天文学者扎马鲁丁制作了波斯的天文仪器。1271年的,元设立了回回天文台,直到1276年才设立了太史局,郭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才有机会做这个伟大的历法,而先前回回人在仪器上的制作郭是很好的吸收了进来的。郭守敬的《授时历》,无论是仪器还是计算法,都领先世界几百年。
王桢的历史贡献可不仅仅是一本《农书》,还创造了木活字,发明了转轮检字法,这两个创制解决了以前陶活字不方便用墨的难题,减轻了排字的难度,提高了效率,这个在印刷术上的改进对于我国,特别是明以后书籍大规模印刷是奠定了基础,历史影响可比一本无多少人能读到的《农书》大得到。
还有金元四大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也是作医学史不得不提的,加上外科专家危亦林的麻醉和复骨技术也是这个时期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文化上,元诗主要就元好问可以比肩唐宋,其他多可不提,反而在书法绘画上,赵孟俯、黄公望的作品更值得珍赏。
元朝是知识分子的乐园
元代统治者的一个特点,倾向于“风俗统治”的原因,所以法律和政策都带有随意性,也可以说是马背上民族的诗性使然的,和清朝相比要好的多,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经常说:“宋元宽纵,今宜肃纪纲”“其失在于纵驰”(《明会要》)
蒙古人口
当时的蒙古族究竟有多少人口呢?虽然当时没有留下明确的数字记载,但对《蒙古秘史》、《史集》等史料的分析与研究,还是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数字来。从《蒙古秘史》所记载的12世纪末蒙古统一战争中最出名的十三翼之战来分析,交战双方都动员了三万左右的部队,合计约六万。按照北方游牧民族一户一兵的习俗,铁木真和札木合的部落人口应在六万户。按照五口一户计算,总计三十万人左右。这还不算兀哈良、失主儿惕、别速惕等未参战的蒙古部落。这些部落加起来接近一万户。则蒙古总户数在七万左右,人口三十五万左右。即使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争造成了伤亡,但还有出生率的补充,因此在建立蒙古汗国的时候,总人口即使没有大幅度增加,也不会低于三十五万。
通过战争征服和政治融合被纳入蒙古族的其他部落的人口情况:
1.克烈亦惕。在被征服后融入蒙古部落的民族中,克烈亦惕是人口最多的民族。根据纪元1009年,中亚马鲁的聂思托利安基督教(中国称景教)主教埃贝德─杰苏致巴格达主教让六世的书信称,“约二十万克烈亦惕牧民和他们的国王接受了洗礼”。这说明克烈亦惕人在蒙古建立两个世纪之前,人口规模已经很大了。那么克烈亦惕人在这两个世纪里强盛起来,又兼并了其他一些部落,因此在十三世纪初的总人口以三十五万计,是不为过的。
2.汪古惕人。据《史集》记载,该突厥裔部落有“四千帐”,在归顺成吉思汗之后又被编为四个千户,因此通常以为其在二万人左右。但《史集》在后面又提及,有一万多汪古惕人参加了木华黎对金国的征讨,同时还有部分人数不明的汪古惕人加入成吉思汗的西征军。这样,至少有二万以上汪古惕人在蒙古军中服役。据此加以保守的判断,汪古惕的户数在二万户左右,人口以十万计。
3.塔塔儿人,《史集》称他们有七万户。想塔塔儿人曾经是蒙古多年的劲敌,户口理应与蒙古部相当,因此三十五万的人口当无异意。
4.乃蛮人,做为西蒙古的霸主,克烈亦惕人的劲敌,且占有西蒙古科布多湖沼地区的富饶草原,因此人口应该在二十五──三十万人左右。
5.篾儿乞惕人。他们能够与金、蒙古、克烈亦惕人多年为敌,其实力不容低诂。虽然领地色愣格河流域接近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荒凉之地,但贝加尔湖周边却有一些较为温暖的溪谷和草原,足以供养如《史集》所述的“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总人口在十五万人左右,也大致不会错。
6.斡亦剌惕人,蒙古汗国建立时,被编为四千户,但实际上应该超过这个数字。据《蒙古秘史》载,他们有一土绵(即一万户)之多。因此人口约在四──伍万之间。
八剌忽诸部,也就是“林木中百姓”,他们散居在北方泰加森林之中,人口难以统计,但既然被成吉思汗组成万户,则可估计为五万人是只少不多的。
将以上数字相加,蒙古草原上的总人口应在170万左右。纪元1206年蒙古汗国正式建立的时候,减去二十多年争战的死亡数字,蒙古汗国的总人口应不少于150万。蒙古军在成吉思汗末年的总兵力,俄罗斯人巴尔托德(V.V.Bartol'd)考证为129000人。
日本人说成吉思汗是日本古代名将源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