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爷不知道何人饰演,刘竞饰演若霞)
黄磊、蒋勤勤领衔主演的新《四世同堂》还没有看完,但里面的小人物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像尤桐芳、高第、招弟、小崔等,人物很鲜明,演绎的都非常的出彩。而到现在为止,最让我折服的还是小文夫妇。
文爷是满清的爵爷,可以说锦衣玉食的度过了童年,可惜没有赶上好时候,小的时候,满清风雨飘摇,最后在辛亥革命中断丧了;进入民国,也并不太平,列强的侵略依然很激烈,而北京恰恰是口被煮烧的锅,沸沸腾腾的。从一个爵爷,到一个戏子,九重天的差距,天壤之外。而小文夫妇却能心如止水,宁静致远,彩衣丝竹,夫唱妇随,俨然一个局外之人。也许是这种突然的差距,剧中的小文夫妇与街坊们的关系都异常的好,虽然与世无争,但却有一个中国人做人的准则,有街坊间的浓浓乡情。街坊间无论谁家有事,都能看见小文夫妇忙前忙后的身影。从钱先生到小崔之死直到最后的捐躯赴国,我们依稀看出一个习惯清平的晚清爵爷一步步用其文弱的肩膀担当匹夫之则。

我不用去阐述那是怎样一个年代,所有的中国人都会铭记于心。老舍却是一个高级的雕刻师,不放过每一个角色,哪怕只是一个跑堂儿的,连句喊话都不曾有的,他都能赋予其灵动的色彩。《四世同堂》恰是一腔无声血浸润在每一个国人心头。四世同堂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一个场景,可是剧中的四世同堂却是一个辛酸的国史。政府的无能,汉奸的为虎作伥,一副副歪曲的心灵嘴脸,伴随着那一阵阵的京韵让你心酸愤恨。在小文夫妇的那个胡同里,恰又出了大赤包这样铁石心肠的的汉奸夫妇,还有瑞丰、菊子等这样的追随者,还有一个不阴不阳一副小沈阳打扮的老英国府的窝囊废丁约翰。可小文夫妇无心去看这墙外为当汉奸而进行的你争我夺,寒舍之内,几位票友,吹拉弹唱。虽说是个戏子,还大小是个名角儿,可却不趋炎附势,自打日本人进京之日起,就立下了不为日本人唱戏的志愿。可以说此时的文爷多少还只是徜徉在小夫妻的那种满足之中。但日本却不满足,对中国的侵略日紧一日,对乡里的掠夺也更加刻薄,而大赤包更是敲诈勒索,街坊们死的死,奔的奔,一曲曲离别,一幕幕断肠,小文夫妇才逐渐的跳出了自己生活的圈子,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该为民国做点事了。没有了国,家又在哪里呢?唇亡齿寒。文爷带着荆轲的悲壮走进了大赤包为迎接日本人的会场,那时候他可能还有些顾虑,可当桐芳拉响手雷的一刹那,透过一层烟雾还能看见那个日本军官还活着,舞台上的文爷再也无法忍受了,跳下舞台,端枪便刺,而同时也被日本人击毙,若霞看见死去的文爷,紧紧的抱住文爷也被击毙了。
有时候在想,什么是血性男儿?难道只有李逵称得上血性么?看了文爷,我更觉得不是这样,血性男儿是一种担当,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文爷手不缚鸡,透着传统文人的气质,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只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奢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和平,哪怕只是最小的一家子的也好。可日本人不给这样的希望,小文夫妇也饱受他们的欺凌,亡国者为奴,当文爷端枪跳下戏台时,他不再是一个文弱的戏子,而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敢爱恨、有担当、有血性的男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