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南迁·直把杭州作汴州之三 白娘子乔迁雷峰塔下

标签:
白蛇雷峰塔杭州汴京赵构鹤壁许仙西湖淇河安阳山西南宋金山文化 |
分类: 【网贝记】 |
平民百姓播迁故事传说
不光是精英文化离开了东京、告别了中原。和“泥马渡康王”渐渐演化为“泥马渡江”这个原产地本在中原的传说似乎成为“江南特产”一样,“白蛇青蛇闹许仙”也由鹤壁的淇水传到杭州的西湖。
河北磁县台城乡93岁的贾先生在向记者讲完自己货真价实的“泥马渡康王”后,还满面憨厚地补充道:“人家也说这故事发生在南方的长江,到底白马在哪里救的康王(赵构),我也说不清!”而鹤壁,能说清楚吗?http://www.qhwhyj.cn/qhwhyj1/upload/zd_2006913173524.jpg
“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多有献送,无盛如此。”《东京梦华录》的一个“无盛如此”,说明北宋时期崔府君在东京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崔府君开始是磁州的“地方小神”,由于晋国公主在东京城北的一座崔府君小庙里祈祷有应,这一“新闻效应”立马让崔府君成为“京都神仙”。其后,诏赐“护国”。景二年,仁宗再封“护国显应公”,崔府君终成“国朝大神”。
没这些铺垫,“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不会有皇家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封是“泥马渡康王”传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如今,提起这个传说,谁会把它和开封联系起来呢?
既然是“国朝大神”,赵构炮制“君权神授”当然要依附崔神仙。崔府君庙在临安的“行政待遇”在400多座庙宇中至高无上,每年六月初六崔府君诞辰,朝廷放假一天,晚上城不闭户,这都是在鼓动善男信女蜂拥西湖之滨奉祭朝拜崔府君。
南宋消亡后,崔府君在杭州的地位每况愈下,后来人们甚至把“显应观”(崔府君庙)改称“白马庙”——解放后,白马庙被紫阳小学“兼并”,庙宇在1958年被拆,如今唯留一很窄、很旧的小巷,还叫白马庙巷——辉煌复归为零。
与“泥马渡康王”传说渐走式微相反,白娘子与许仙越传越响——如今复建倒下的雷峰塔,杭州正借此打造“爱情之都”。
“白娘子与许仙的‘西湖说’,太‘小资’、太市民,借把伞就产生爱情,这不是民间传说产生的方式。”民俗学家马紫晨先生说,“杭州没有金山寺,就把白娘子推到数百里之外的镇江,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那时交通不便,难道编个简单的故事,还得杭州、镇江两地人穿梭来往几次?”
镇江的金山上宋代只有龙王庙;杭州雷峰塔起初也叫黄妃塔。而在河南鹤壁城东北淇水之滨的许家沟,至少在北宋嘉年间就有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山嘉禅寺”,这儿有雷峰塔遗址、白蛇洞、青岩绝、许仙的家乡许家沟等,至于水漫金山,淇水则直冲金山嘉祐禅寺而来,据说该寺最早也为法海所建。传说的主要人物与活动地点相对集中在几平方公里之内,更合情合理。
“‘鹤壁说’是1994年山西学者孟繁仁先生最早提出的,在学术界很快产生反响。不像‘西湖说’白娘子一借伞就有爱情了。‘鹤壁说’是白蛇受伤,生命垂危,放牛郎许仙援手相救,白蛇感恩‘闹许仙’,一个‘闹’,就说明它早于白蛇与许仙的‘互爱’,这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心理。”
“赵构募兵设大元帅府,是在相州(今安阳),鹤壁那时归相州管,是这儿的士兵把它带到杭州的。”马紫晨说。而大宋军队中原溃退后,“民之从者如归市”,赵构更下诏妥善安置北方侨民,循环往复,中原人大都南渡了,传说也跟着走了。
“金山嘉祐禅寺者,诚此方古迹之福地也。宋朝创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元末)奉敕乃重修而已矣。”在金人的铁蹄下,金山嘉祐禅寺遭遇毁灭,传说失去完善的载体,它却在西湖之滨蓬勃起来。
如今鹤壁投资600多万元复建金山嘉祐禅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它磬钟重鸣、佛经再唱。
但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还记得回家的路吗?他们还能够重归故里吗?
没有哪个朝代的迁都像大宋那样,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将旧http://www.qhwhyj.cn/qhwhyj1/upload/zd_200621894732.jpg都独特的社会文明整体复制到新都,全盘“汴化”,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汴京。在虚拟的汴京、在“汴京气象”中,南宋人又过上“丰亨豫大”的奢侈生活,依然如在东京一样醉生梦死。
明日请继续关注“大宋南迁·直把杭州作汴州”之四:《丰乐楼再造“汴京气象”》。
□首席记者于茂世姚伟文图学术顾问程民生
图:随着大宋的南迁,原本发生在中原的“白蛇青蛇闹许仙”的传说,也由鹤壁的淇水传到杭州的西湖。图为鹤壁金山寺。
不光是精英文化离开了东京、告别了中原。和“泥马渡康王”渐渐演化为“泥马渡江”这个原产地本在中原的传说似乎成为“江南特产”一样,“白蛇青蛇闹许仙”也由鹤壁的淇水传到杭州的西湖。
河北磁县台城乡93岁的贾先生在向记者讲完自己货真价实的“泥马渡康王”后,还满面憨厚地补充道:“人家也说这故事发生在南方的长江,到底白马在哪里救的康王(赵构),我也说不清!”而鹤壁,能说清楚吗?http://www.qhwhyj.cn/qhwhyj1/upload/zd_2006913173524.jpg
“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多有献送,无盛如此。”《东京梦华录》的一个“无盛如此”,说明北宋时期崔府君在东京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崔府君开始是磁州的“地方小神”,由于晋国公主在东京城北的一座崔府君小庙里祈祷有应,这一“新闻效应”立马让崔府君成为“京都神仙”。其后,诏赐“护国”。景二年,仁宗再封“护国显应公”,崔府君终成“国朝大神”。
没这些铺垫,“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不会有皇家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封是“泥马渡康王”传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如今,提起这个传说,谁会把它和开封联系起来呢?
既然是“国朝大神”,赵构炮制“君权神授”当然要依附崔神仙。崔府君庙在临安的“行政待遇”在400多座庙宇中至高无上,每年六月初六崔府君诞辰,朝廷放假一天,晚上城不闭户,这都是在鼓动善男信女蜂拥西湖之滨奉祭朝拜崔府君。
南宋消亡后,崔府君在杭州的地位每况愈下,后来人们甚至把“显应观”(崔府君庙)改称“白马庙”——解放后,白马庙被紫阳小学“兼并”,庙宇在1958年被拆,如今唯留一很窄、很旧的小巷,还叫白马庙巷——辉煌复归为零。
与“泥马渡康王”传说渐走式微相反,白娘子与许仙越传越响——如今复建倒下的雷峰塔,杭州正借此打造“爱情之都”。
“白娘子与许仙的‘西湖说’,太‘小资’、太市民,借把伞就产生爱情,这不是民间传说产生的方式。”民俗学家马紫晨先生说,“杭州没有金山寺,就把白娘子推到数百里之外的镇江,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那时交通不便,难道编个简单的故事,还得杭州、镇江两地人穿梭来往几次?”
镇江的金山上宋代只有龙王庙;杭州雷峰塔起初也叫黄妃塔。而在河南鹤壁城东北淇水之滨的许家沟,至少在北宋嘉年间就有一座金碧辉煌的“金山嘉禅寺”,这儿有雷峰塔遗址、白蛇洞、青岩绝、许仙的家乡许家沟等,至于水漫金山,淇水则直冲金山嘉祐禅寺而来,据说该寺最早也为法海所建。传说的主要人物与活动地点相对集中在几平方公里之内,更合情合理。
“‘鹤壁说’是1994年山西学者孟繁仁先生最早提出的,在学术界很快产生反响。不像‘西湖说’白娘子一借伞就有爱情了。‘鹤壁说’是白蛇受伤,生命垂危,放牛郎许仙援手相救,白蛇感恩‘闹许仙’,一个‘闹’,就说明它早于白蛇与许仙的‘互爱’,这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心理。”
“赵构募兵设大元帅府,是在相州(今安阳),鹤壁那时归相州管,是这儿的士兵把它带到杭州的。”马紫晨说。而大宋军队中原溃退后,“民之从者如归市”,赵构更下诏妥善安置北方侨民,循环往复,中原人大都南渡了,传说也跟着走了。
“金山嘉祐禅寺者,诚此方古迹之福地也。宋朝创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元末)奉敕乃重修而已矣。”在金人的铁蹄下,金山嘉祐禅寺遭遇毁灭,传说失去完善的载体,它却在西湖之滨蓬勃起来。
如今鹤壁投资600多万元复建金山嘉祐禅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它磬钟重鸣、佛经再唱。
但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还记得回家的路吗?他们还能够重归故里吗?
没有哪个朝代的迁都像大宋那样,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将旧http://www.qhwhyj.cn/qhwhyj1/upload/zd_200621894732.jpg都独特的社会文明整体复制到新都,全盘“汴化”,构建了一个虚拟的汴京。在虚拟的汴京、在“汴京气象”中,南宋人又过上“丰亨豫大”的奢侈生活,依然如在东京一样醉生梦死。
□首席记者于茂世姚伟文图学术顾问程民生
图:随着大宋的南迁,原本发生在中原的“白蛇青蛇闹许仙”的传说,也由鹤壁的淇水传到杭州的西湖。图为鹤壁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