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2009-04-13 10:28:58)
标签:

孔子

子贡

卫国

鲁国

郑卫之音

卫灵公

子夏

周文王

濮阳

帝丘

文化

分类: 【网贝记】

文章来源: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27/content_17510696_2.htm

博主案: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文章非常好,要阅览全文请点击上面的链接。

孔子要离开鲁国,他不能东向去齐国,因为“夹谷之会”时孔子触犯了齐景公,“齐赠女乐”的事又大大激怒了孔子。向西奔卫,是他和弟子们认真商议决定的。

“鲁、卫是兄弟之国,卫国政治平稳,文化上有郑卫之音,经济上陶卫并称,都比较发达。”濮阳市文史专家孙德萱先生讲。

何为兄弟之国呢?卫国是鲁国近邻,与鲁国同为姬姓国家。鲁国为周公之后,卫国是康叔之后,周公、康叔都是周文王的儿子,两国是名副其实的兄弟之国。

卫国又有孔子好友蘧伯玉,他是卫国大夫,一生侍奉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以贤德闻名于诸侯。孔子与他相交甚厚,此前曾多次入住其家。

孔子选择卫国,与他的多位学生是卫国人也有一定关系。他的得意门生子夏、子贡都是卫国人,还有一些较知名弟子,如句井疆、琴牢、颜仇由等也是卫国人。颜仇由是子路妻兄,已在卫国做官。这些人在卫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称扬,使孔子在卫国的知名度不亚于在鲁国。子路就很积极主张到卫国去,因为除了颜仇由外,他还有个连襟弥子瑕是卫灵公的宠臣。子路认为,可以通过蘧伯玉、颜仇由、弥子瑕等人,和卫灵公建立联系,很可能得到重用。

此外,卫国还有史鱼、公子荆、公叔发等一批不错的大臣,是孔子比较欣赏的。去卫国之前,孔子要么认识要么已久闻其名。

公叔发,即公叔文子,孔子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不义不取的人。他死后以“文”为谥。有一次子路问老师,公叔发为啥能以“文”为谥?孔子说,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认为公叔发担当得起这个“谥号”。

孔子奔卫,是满怀希望的。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竟先后在卫国待了10年,使卫国变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