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方
小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35
  • 关注人气:1,3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严衬霞: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变化及影响(二)

(2009-04-13 09:40:26)
标签:

书籍装帧

包背装

线装书

二十四史

装裱技术

卷轴

册页

简策

古籍

文化

分类: 【网贝记】
 ㈢、古代成熟的书籍
  1、包背装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装帧形式刚好相反,它是将印好的书页正折,使版心所在的边朝左向外,使文字向人,并将折好的书页按顺序排好,将左边的折边对齐压稳,在右边框外余幅上打眼,用低捻订起砸平,并将边裁齐并作书背,再用一张硬厚整纸作为封皮,用桨糊包背着,再裁去书的上下及封面的边沿,即所谓的包背书。它跟现代的平装和精装的书本非常相似,只是包背书是单面印刷,合页装订,并在书背内侧竖订纸捻以固定页;而现代平装和精装书本是相向印刷,折配装订,书背上横向素线以固定书页。明清时期的宫书,几乎都是包背装的。但因为包背装书只是便于收藏,经不起反复翻阅,若翻阅的次数多了,就容易散乱,而且在制作上亦相当复杂,于是人们就采用在书页的空白边上打孔(一般打三个孔),然后用线绳横索书背,再连穿下端的孔,最后系扣打结的方法来装帧书籍,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线装书了。
  2、线装书
 线装书是社会文化发展和各阶层文化需求的提高,书籍的流通和翻阅比以前更加频繁的情形下产生的,它是我国古书装帧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而改革的。由于这种装帧形式适应了当时书籍出版的客观需求,所以它很快得到普及、推广,并成为当时书籍装帧的主要形式。线装书和包背书一样,都是软皮书,不能直立,只能平放,故为了存取方便,许多线装书都配有硬纸或锦、绸等丝织品制作的函套。卷帙较多的书籍,如《二十四史》、《四部备要》等等,还配有木制的书籍。由于线装书牢固、美观,封面、封底柔软可卷,书脊又不像包背装那样坚硬,书本破了还可以重新装帧,在修整旧书时,还可以加衬纸、接边等优点,故它流行的时间有几百年之久。直到今天,若用毛边纸、宣纸影印古籍、拓本、某些贵重的手抄本等,在字画装裱技术中还是沿用这种线装书形式。鲁迅先生也给线装书一个很高的评价:看大厚本的洋装书,拿在手里就象举块砖头,不如看中国的线装书方便。可见,中国古书装帧形式发展到线装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精善完美的地步了。
  三、结束语
  我国古书从龟册——简策——卷轴——册页——包背——线装等几个重要的形式发展,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书籍装帧形式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书籍形式的变化过程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它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使我们有机会认识古代的中国,了解社会发展的步伐,并给我们研究历史提供可考证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1 卢子博、倪波主编《古籍基础知识问答》,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12月。
2 李致忠主编《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商务印书199612月。
3 潘美娣主编《古籍修复与装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5月。
4 郑如斯、省东发主编《中国书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6月。
5 操时杰、刘慧华主编《中国古书籍纵横》,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4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