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不用闲暇之余来称呼现在的自己,因为闲暇之余的话外之音是其实还很忙,清闲只是余料而已。而我的现在生活基本上都是很无聊。在没有读研的时候,听他们说研一的时候,课程会多些,但是真正成了研一学生了,才知道其实课程少的已经不能再少了,一周只有三节专业课,课堂上也是讨论,但是我觉得现在讨论局面根本就没有打开,因为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在点名让某人说意见看法,而不是同学自己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被动的气氛不是太好。所以我争取每次都可以说一些,哪怕自己的表达能力差些,观点可能是错的,但我还是坚持站起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会争取每一个机会的。

(1699桃花扇)
这样平常除了三节课,其实也只有查阅些资料是正事了。我一直想找个论题来写自己的论文,但总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可是闲暇了,该做些什么呢?上网?虽然每天都进行,但本人不玩游戏,所以可以做的事情就不是特别的多,由于自己对电脑还不是特别的熟悉,买还不到一个月,电脑的一些技术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总是在他们吵闹的游戏声里把音乐开得很大,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娱乐里面。看个电视剧,赵薇的那个《谢谢你曾经爱过我》,我看完了,很好的。还看了不少的电影,像《画皮》、《海角七号》、《狂蟒之灾4:祸延子孙》等,并且也在他们的“威迫”之下把香港经典片《无间道》三部看完了。其实真的别笑我,我对港台片不是特别的感冒,尤其是反映黑社会的影片,其实我比较推崇那些和谐唯美一些的影片,对于暴力片总是避而不见的,所以总是错过大家的一致口味。
其实我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听戏,我喜欢那种氛围,很和谐。管弦悠扬,锣鼓有秩,水袖飘动,余音袅袅。从豫剧到昆曲再到曲剧、越剧、锡剧、晋剧,我都听,我被那种传统的艺术折服。他们总是笑话我戏曲功底很高,品味很高雅。随便了,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道理可言的。我会唱些简单的唱腔,多是男旦行当的。最近除了欣赏豫剧陈素贞代表作《春秋配》外,还完整的欣赏完了《1699桃花扇》,纪录片《昆曲六百年》还有《长生殿》半部,以及大平调张玉琴的代表作《打机头》(又称《三娘教子》),尽管它们剧种不同,无论是历史上的中州韵(昆曲是用明清时期的中州韵演唱的,而不是当地吴语。),还是今朝的中州话,其实表述的都是传统中国的文化底蕴,都是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崭新的精神。我喜欢那些婀娜的身影,咿咿的音律,无论生旦净末丑,也无论是唱念做打,都足见功夫,足见精神,足见美。

(《海角七号》剧照)
但是这样过还是觉得很空虚,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老师们都出差了,我们几乎上是没有课(除了一节外教的口语课外)。如果总这样过,这样只能是成功人士的生活,独坐一个清静的小天地里,丝竹悠扬隔水送过来,真的会有一种“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受。可是毕竟我还不是一个成功人士,我还是攀登的路上,跋涉的路上。太安逸了是种奢侈,我应该有生活的压力。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打点零工,写些论文,做点生活的打算吧。
朋友们,你们闲暇之余都做些什么呢?不妨告诉我,提供点意见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