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知半解的“符号”

(2008-10-22 15:54:28)
标签:

档案

丁海斌

文物

青铜器

日本

符号

定义

墓志铭

奥运火炬

瓷器

文献

文化

分类: 【玉面书生】

   《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2期发表了丁海斌教授的一篇《档案学三题小议——档案定义、起源与档案学科属性》,恰好档案定义又是我们这两天来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丁老师的观点是: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原始性符号遗存。或者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原始性符号记录。并指出此处的符号为书面符号。而这一观点可以清楚的把档案与文物区别开来。丁老师观点是:文物是以器物的形式向我们表述历史的,档案则是以符号的形式向我们表述的。这相对张辑哲从“清晰明确”来区分二者是正确的,因为相比而言文物可以更直观的告诉我们不同时期不同的故事,比如说青铜器,从夏到周是我们著名的青铜时代,但三个朝代的青铜器是截然不同的。其中夏朝器物较小,商代器物大而且纹饰复杂,而周代则呈现出返璞归真的态势,纹饰相对简易,同时大型的祭祀青铜器数量大为减少。这个文物比档案要直观的多,清晰明确的多。

    但我发现两节课听下来,似乎原来可以理解的东西变得模糊了,什么是符号呢?日本学者永井成男认为,只要在事物X与事物Y二者之间存在某种指代或者表述关系,即X能够指代或者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那么这就很容易推出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庞大的符号世界,我们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符号体中。丁老师也认为“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5期《虚拟、符号、历史——关于档案虚拟的符号论解析》)。我想这里指出的符号应该是广义的符号,是大千世界的符号,而不是丁老师表述档案定义时所表述的书面符号。

    那何为书面符号呢?文字肯定是,还有一些早期的刻契,图画,这些应该都是。但青铜器上的纹饰是么?它们应该也是图画的一种,它们只不过是借助了青铜器这个器物来表述着它们各自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云雷纹、夔形纹、蝉纹,还有我们今天熟知的奥运火炬上的祥云图案,这些纹饰的内涵基本上从始至终都是一致的,也是一直为人们接受使用的,虽然不同朝代其造型会有些些微差别,但基本造型是一致的,其表征的内容也是一致的。丁老师在其《档案起源新论》(《档案》1996年第6期)中将档案起源与产生分为三个阶段:原始萌芽时期的档案;发生、发展时期档案;档案之产生与形成。其中在第二个阶段,丁老师提及了“图画记事档案”,主要指原始人类所创造的岩画(我的理解),那么这就说明图画是书面符号,而且可以成为档案。那为什么刻在青铜器或者烧制在陶瓷器上的图画就不能成为档案呢?

    有些糊涂了,再冷静的想想吧,实在不行,就等丁老师回来再问问。是不是对符号的理解我还过于片面呢,抑或是我的方法或什么有些问题?反正现在还没有相同。其实在刚刚看那篇论文的时候,我是很认同的,这倒不是基于丁老师是我老师这种门生关系。而是觉得其他以文件、信息、文献或者记录来表述档案的定义有些不像理论上的下定义。因为理论上下定义是越玄越好,当然玄也不能离题万里的。就像我们对信息的定义千千万,但是最被认可还是那个“信息就是消除不确定性”。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消除不确定性么?恐怕很难。但其实又很简单的。你不了解的东西,有一个途径可以使你了解它,那么这个途径就是在给你提供消息也可以理解为这个途径就是消息。当时因为自己查阅的多以文件作为档案属概念加以论述,我对文件的理解是片面的,我只是狭义上知道文件是什么,而忽略了“大文件”这个宏观概念,所以产生了排斥文件定义的想法。当然我这个想法在课堂上被丁老师纠正了。丁老师认为给档案下定义,其实用文件、信息、文献和记录都是可以的,但他更倾向于用文献和记录,而重要的是种差的选择,用什么来区别档案与其他事物,关键要看种差。所以丁老师在记录前加了“符号”,他认为符号可以区别开来档案与其他事物。明代墓志铭石碑被当农具使用二十年(图)起初我想是不是存在非书面符号记录的东西也可以成为档案呢?比如说像墓志铭,不同时期的墓志铭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形制的不同,还经历了从地下到地上的变迁,这些形制和变迁不是书面符号的,但墓志铭还是档案。可是后来一想,这是瞎扯,墓志铭成为档案不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那上面的文字,那些符号。于是我不知道了。后来在课堂上听明白了,下了课被别人一问,文物是不是符号?蒙了,文物是符号啊,是有很多很多种符号集合而成的大符号。符号能区别开档案与文物么?我哭了,再也想不明白了。还是歇歇吧,改天脑袋清醒了再想想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