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佛国的文化张扬

标签:
浚县庙会大伾山浮丘山泥咕咕孟宪明千佛寺黄河台湾佛教柳编旅游 |
分类: 【网贝记】 |
http://image.phototime.cn/image1/middle/1141/17/C64140432.jpg
(浚县庙会盛况,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为浚县特色的背阁表演。)
http://www.thmz.com/images/col4/050422l01.jpg
(浚县泥塑“泥咕咕”作品狮子滚绣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时,整个浚县城,浚县大伾山与浮丘山上,山与山之间,犄角旮旯,地边山头,河北、山东、安徽、山西、陕西等地赶来的游客,人山人海,把空气都能挤得没处躲、没处钻。
2005年浚县庙会期间,当代作家、著名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一走进浚县庙会,立刻被裹挟在了人流中,这个走进民俗犹如投进母亲怀抱的学者,那一刻,兴奋异常,不由惊叹:“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才是过年的感觉,浚县庙会,它就是民间的精神盛宴!”
这种久违了的感觉,其实是每个长久生活于城市的人所缺失的,所向往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到浚县看庙会,你却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浚县庙会,就是当代社会难得一见的民俗盛景。
实际上,正月庙会这道风景,不独是浚县人的,也是河北、山东等数省百姓的。到时候,数十里,上百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人们,一股脑儿拥来,有些甚至提前一个月来到浚县,租房子打地铺,为着那一个精神狂欢巅峰时刻的到来。
而赶在正月庙会前建成开放的千佛寺,无疑为这个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庙会增加了热度。
“正月庙会期间,我们将在千佛寺做为期一个月的水陆大法会,利用佛教形式给人们祈福纳祥,在大伾山,我们准备将浚县特有的‘民俗’融入到这个庙会中去。让人们在领略佛教理念的同时,也感受到浓浓的风俗,得到一些教益。”班朝忠说。
(千佛寺石窟内部塑像,造像多雕凿于隋唐宋之际,随历经沧桑但依然风采由存,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浮丘山的“山上山”,极目四望,一派茫茫苍苍,烟树,村霭,织出神秘的幕帐,冬天特有的灰色调,让不息奔流几千几百年的卫河隐在混沌里。“孤城依断嶂,霭耸浮丘。松影空岩静,钟声远寺幽。帆开秋水渡,人依夕阳楼。东望青坛秀,苍烟澹远浮。”
“迤逦烟萝一经幽,乱云积翠拥浮丘。山川有约共清赏,风雨无情妒胜游。兴尽王猷空返棹,悉深庾亮独登楼。何时共办青藜杖,吟对西峰倒玉瓯。”
沧海桑田。
时光这个人世间最强有力,最具生命力的东西,它悄然无语,不事张扬,但总能在不经意间改变一切。
前人眼中的“迤逦烟萝”、“帆开秋水”如今只能在想象中体会了,美不胜收,美轮美奂,一切的一切,只为着一个心的澄静,但“俱往矣”。
沧海却是现实的,它永远都是那么近距离地窥视在人类的门口,收编着过往,喷吐着未来,添加着、张扬着人类的皱纹。
浮丘山便如沧海里的船,那么千佛寺呢?它是这艘船无形的桅杆?
是现代把这桅杆建了起来——在其产生的一千余年后。
但谁说这寺只有一千年呢?也许不止。
没准儿,又一个千年过去,黄河又会从大伾山下流过,其时,文人雅士有会抚琴抱瑟,弹一曲天音,酌一杯小酒,洋洋洒洒一路诗兴;又或许,不久的将来,能源紧张,卫河又可以撑船,浮丘山下又是千帆点点。
实际上,历史早把大伾山和浮丘山连在了一起,也把千佛寺连在了一起。
千佛寺能够存在,是有着浚县广泛而发达的佛教基础的。
按浚县县志记载,曾几何时,浚县是天下粮仓,在以农为主体的过去,十六国后赵时雕凿大石佛,那时候造石佛干啥呀?镇河!石像叫镇河将军。大伾山脚下雄浑豪迈的黄河虽然可以让文人即兴,但却是一条怪河、桀骜不驯的怒河。那时候浚县有没有佛教只能靠推测,但现在的石像却是一尊坐弥勒。
按照历史记载,至少在唐代,浚县已有佛教寺庙多处。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令天下废除佛寺,寺僧还俗,唯大伾山寺准赦不停废。元代,大伾山寺已有僧人数十名。元中统五年(1264年)僧人建塔碑载:“先师山主和尚崇錾受业于顺德府(今邢台)大开元寺,次住大伾山寺,自甲辰(1244年)年间度小师24名。”
明代,佛教在浚县盛极一时,寺院林立,僧徒济济。大伾山天宁寺建藏经阁,藏明版南藏经6053卷。寺内设僧会司,万寿和尚任正印,掌管全县寺僧,并向内黄、滑县寺院选派主持僧人。
清代至民国年间,浚县佛教延续不衰。1936年全县有僧徒百余人。其中,大伾山4个寺院32人。而此时,浮丘山千佛寺也有僧人9个。按照县志记载,1938年3月29日,日本侵略军攻陷浚县县城,天齐庙本良、觉秋和浮丘山千佛寺登喜等4名和尚惨遭日军杀害。直到新中国建立初期,浚县还有僧徒21名。
大伾、浮丘两山佛教,属五家七宗中的南岳系沩仰、临济二宗和青原系曹洞派分支。
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以专修禅定为主,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由达摩而慧可、僧璨、道信,至第五世弘忍门下,分成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有南能北秀之说。但后世唯南宗顿悟说盛行。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又称心宗。禅宗兴起后,以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取代佛教其他各宗的烦琐义学,流传日广,影响及于宋明理学。禅宗自慧能以后,衍成曹洞、临济、云门、沩仰、法眼五派,称花开五叶。《景德传灯灵》卷三“菩提达摩”条:“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慧能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后南岳系下分成沩仰、临济两派;青原系下分成曹洞、玄门、法眼三派,世称五家;在临济下又有黄龙、杨岐两支,合称“五家七宗”。南宋以来,唯临济、曹洞两派盛行,且流传到日本。《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唐宣宗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辗转相伟,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来游北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化。其后神秀门人普寂者,立答为第六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清潘耒《游中岳记》:“又十里许,至少林寺……自达摩南来,潜栖兹寺,竟得神光,以传心印,东土禅宗,肇兴于此。”
大伾、浮丘两山僧徒法名字派,依照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秋朔日由住持善经、师弟善修等共同立石铭记的曹洞正派32字,即“广崇妙善、洪胜禧昌、继祖续宗、慧镇维方、智俊隆庆、戒定真香、锦宝明美、福善慈祥。”后又续曹洞派一支32字,即“静道德圆、悟本真全、湛明觉海、成守祖传、心清体荣、性通光含、法能治深、理妙胜乾。”
佛教僧人所诵经卷有《金刚经》、《梁皇忏经》、《瑜伽经》、《盂兰盆经》、《千佛名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净土四经》、《弥勒不生经》、《阿弥陀经》、《法华经》《楞伽经》、《蒙山施食》、《弥陀经》、《菩提心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八大觉经》、《四十二章经》。
遗憾的是,大伾、浮丘两山寺院殿宇,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许多已不复存在。幸运的是,1991年浚县有关部门调查时,大伾、浮丘两山佛教寺庙尚存161间,其中大伾山117间,浮丘山44间。而这些存留的遗物,最终成了浚县佛教禅灯不灭的根基。
http://www.ha.xinhua.org/xhzt/2006-04/03/xin_655cd4966e254de1ae62f6505c5e8694.jpg
(建于十六国后赵时期的大石佛,为我国开凿最早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丘山千佛洞口上方石壁上的“佛国”,气势雄伟,昭示着这个特殊国度的古往今昔;浮丘山千佛洞东崖壁的“浮邱胜 ”,沉稳有力,宣喻了浮丘山至少在光绪年间还有的风景。
“佛国”是人们心中的风景,“浮邱胜 ”则是人们眼中的风景,两者互为表里,构成浚县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6年正月,当一年一度的庙会来临的时候,浮丘山千佛洞将再添一景,“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到时,在新修建的千佛寺里,在中原庙宇“只此一家”的水陆殿前,至少有20人组成的僧人队伍将在这里举行“祈福纳祥”大法会。从大年初一开始,为期一个月,这些僧人将在这里诵经做法事,以特殊的方式为中原父老祈求平安吉祥。其间,僧人还将为前来的人个别祈福。
“我们就是要发挥佛教对人们的影响,以特殊的形式迎接并庆贺新年!”班朝忠局长说。
与浮丘山千佛寺相应,大伾山将举办民俗展示,将浚县特有的民间艺术搬到山上去。
“到时候,西山(浮丘山)是佛教诵经,东山(大伾山)是民俗大汇演,我们的目的,是让人们在西山了解佛教文化,感受神圣的佛学精神;东山有很多中原民俗表演,有一些是别处没见过、只在浚县才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有更多的节日快乐!有更多的精神享受。”班朝忠局长说。
享受不享受的且不说,按往年,山上本来就已经是人流如海,若果真如此,那不把两山给煮沸了?
不过,老百姓增加了一些乐趣,多了一些看点,该是皆大欢喜!
说到底,昌平盛世百业兴旺,老百姓才有精神狂欢;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世上才有文化的高蹈。
实际上,班朝忠和他的旅游局还有更多想法。
“我还要做一件别人没有也不敢做的事儿!”班朝忠说,“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佛教服装也是各民族服装的代表,体现中国服装的优美。我正在筹备中国佛教服装模特表演!在这种模特表演上,我们将主要依靠自己的职工,把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从西汉、南北朝到唐宋乃至元明清各代的佛教服装;汉传、南传、藏传等不同派别的佛教服装等都展示出来,场地就定在千佛寺!”
班朝忠的这个“别人不敢做”的想法刚一出笼,就赢得了阵阵喝彩。
中国佛教协会、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鼓励班朝忠早点儿搞出来。并说:“这是填补中国空白的事儿!”
很多专家鼓励班朝忠抓紧,快点儿搞出来。
但很难。
仅仅是查找资料,就让班朝忠费了很大劲儿。2005年6~7月间,他到北京,奔上海,上网查,还和台湾方面联系,终于备齐了资料,接下来,是找设计师描绘服装图样,最后再找制作服装的服装厂,但哪个服装厂做过这样的活儿啊?都不敢接,太多样式,太复杂了,或许也太圣洁了,要是做不好呢?
2006年一月一日,班朝忠对记者说:“不管怎样,我都会把佛教服装模特表演搞出来!”
这话我信。
“所有奇思妙想都在我佛!”冷不丁,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声,那也许是天籁吧。
大伾山上的大石佛冷眼无声,高高在上永远注视着眼前已不存在的黄河;浮丘山上“佛国”里的千尊佛,姿态各异,静静感受着洞外的人世冷暖。
大言无声,大道无形。
一切都是自然——阿弥陀佛!
(浚县名吃籽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