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李后主与赵匡胤》有感

(2007-05-14 14:24:12)
标签:

李后主与赵匡胤

潘虹

刘涛

黄文豪

吴奇隆

北宋

南唐

后蜀

花蕊夫人

贞观长

分类: 【娱乐记】
    这两天在优酷网上看了由吴奇隆、黄文豪、刘涛、潘虹主演的历史长剧《李后主与赵匡胤》,我是津津乐道的看完了,颇有不看完心理极为不舒服的感觉,象小孩见了就、娘的感觉。之所以喜欢上这部电视剧,是因为在这部电视剧中有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李后主。在古代的那些文章皇帝中,他是无人能及的;在众多的词人墨客中,他也是最为出色的一颗。同时这里面有我喜欢的潘虹和刘涛,吴奇隆也不错,至少我从没有反感过,只是怀疑他那么大了怎么扮起相来还是那么的青春;黄文豪是第一次看他的电视,但是他的亮相还超精彩的,我想有可能我会成为他的超级粉丝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转为正题吧。我其实不太喜欢将这部剧称为历史剧,包括以前央视大剧《贞观长歌》、《汉武大帝》之类的,总体感觉历史的因素是有的,但是总有一些异样的东西在里面纠缠,这是一些与历史很别扭的因素,当然是我们现代人仅仅乐道的东西。甚至有些是与历史不符的。比如说《贞观长歌》第一集罗义谋反,罗义一出场就把我喝住了,好年轻的小伙啊,但是历史上罗义此时如果活着的话也该七老八十了,白胡子应该是一大把了。因为罗义在瓦岗寨的时候就已经很老了,白胡子已经飘起来了。在《李后主与赵匡胤》这部剧中也存在一些现代因素,比如为构造情节,周娥皇成为了李后主、赵匡胤以及赵光义猎食的对象,这样一个繁冗复杂的多角恋爱是现代人乐道的,当然我不是怀疑古人的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了弥补周娥皇病逝的痛楚,冒出了一个与周娥皇一般模样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真有其人,也是与周娥皇一样是一个通音律、善诗才的才女,也得到了赵匡胤的赏识,纳为妃,但是这样篡改就有些不当了。同时应该指出历史中的周娥皇包括小周后都没有电视中这么好,她们姊妹俩是超级奢侈的,挥霍无度。
    但是,我还是以为《李后主与赵匡胤》这部剧是成功的。它还是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的岁月,一个礼崩乐坏的世道。在这个世道里人们是势力的,人心也是不安的。在剧中有许多人是给这个时代的一个微妙的特写,小周后的母亲、瑶娘、家珍、陶古、钟谟等等,尤其是南唐社会内部的那帮官僚,勾心斗角,各为其利。此外还有我喜欢的李后主的形象没有被吴奇隆演杂,并且还演的很好。他那顾盼神飞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风流流露出来,他的多情、柔弱、风流都被吴演的惟妙惟肖。这部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支撑着他,同时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的女人绝不只一个。这句话可以说这部剧的“中心”,在赵匡胤低迷的时候,是周娥皇在他身边为他打气,这是他成就一生的巨大动力;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龙位之后,物资匮乏,是他的王皇后无私无悔的为他操持后宫,帮他置备军用衣被。当然这句话用到李后主和孟昶就有些不通了。周娥皇不能不算才女,稳重端庄也绝对够的上母仪天下的皇后的资格;花蕊夫人也绝对是个人才,治国论道绝非一般人物所能及。她那首“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也绝对可以汗杀许多男儿。但是不能不说她们遇到了更为强壮的对手——赵匡胤及其夫人,尤其是她们的男人身为一国之主的李后主和孟昶遇到了强壮的对手,而同时他们又错在了没有把乱世与治世的用人之道区分开来,而是一味的沉浸在祖宗的以德治天下的祖训上。这就是北宋之所以可以灭掉后蜀和南唐的原因,历史从来都是武力战胜文明,要不中国的大门不会被轰的那么烂。
    当然了,我不是在说我不成名跟我的女朋友有关,而是这么一个现象。这部剧中最为感人的场面是很多的,尤其是在赵匡胤与周娥皇分手、王皇后薨逝时的场景、孟母见赵匡胤的场景、周娥皇病逝的情景,在这些场景中充斥着一种不分时代的情素让人颤动,可以是历史的悲歌,可以是伉俪情深,但无论哪种都是猛烈撞击人类心灵底线的。同时这部剧的另一个主题应该是成大事者当有大谋大忍,做大人应该以天下为谋,而不以一城一池为谋;做大人应该忍非常之耻辱,做到“是可忍孰不可忍”之忍。这就是赵匡胤所演绎的角色的内涵,同时我也觉得这才是现代所谓历史剧的真正用意,让现代人从历史中搜集一些值得终身受益的东西,这是现代历史剧的价值所在。赵匡胤在南唐流浪的七八年,可谓风雨飘零,虽然剧情有些象游侠,但是那种颠簸之苦还是书于脸表的。尤其是在他得知周娥皇被聘入宫之后,他为了见到周娥皇夜闯周府,后被周夫人抓到关在柴房,他受到了周夫人的劈头盖脸的侮辱,那是一种当年韩信的胯下之辱,而剧情大约也正是借了韩信的耻辱。这顿训斥是赵匡胤终身不能忘的,也是他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当然他成名不是为了报复某个人,象周夫人这样的人他不值得去考虑报复,他只为了成就自己的心胸和知己的青睐,为了不辜负知己的厚爱和看中,他忍了。我觉得可能我生来太平顺了,这种大辱还未曾遇到过,未曾磨砺的宝剑是没有光泽的,这或许是我现在还很平淡的缘故。中国人喜欢调侃历史人物,做法有待商榷,但是能调到人们的心坎也不失为一部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