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送礼,该如何规划?

标签:
春节送礼权欲交换压力风险轻松杂谈 |
分类: 法治时评 |
春节一天天临近,终其日忙忙碌碌的人们依旧忙碌,不过有的人换了一种忙碌的方式。
人们的生活就象一场戏,为了便于划分章节,便以春节开头和结束。
剧中的人物,总是在被别人导演的同时导演别人,间或自导自演。
由于剧情和角色需要的不同,于是就产生了繁杂错综的关系。
礼仪,是和谐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最大的发明,区分了动物和人类。
送礼,也许是以实物表现礼仪的一种行为方式。
送礼的行为,最初应该源于对尊长的敬意,以及情感的单向表达。
以某种权欲交换为目的的“礼”,事实上属于“贿”的范畴。
南京某房管局周局长说:抽烟有害健康,抽过于高档的烟还会影响政治前途。
高档的烟酒和消费品,目前往往不是为直接消费者设计的。舍得购买的往往舍不得消费,舍得消费的往往舍不得购买。
或许比现在更早,一部分人就开始忙碌送礼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中可能唯独没有血亲或姻亲的尊长。准确地讲,这属于贿而不是礼。
承办了很多职务犯罪的案件,有的人受贿的目的居然是为了给比他级别更高的上司行贿;有的人行贿是为了获得受贿的机会;有的人说不清自己为什么受贿,也许只是一种心理需求,多年前受贿包包在被检察机关查办时才被打开清点数目;
更有一类案件,被查出给上级领导行贿而且数额不菲,但受贿者偏偏又是如大熊猫般的珍稀动物值得保护,只好让行贿者认下贪污的罪名,否则,真正的受贿者对既定的法律如何交待?这类案件,已是愈来愈多。
是国人的慷慨大方?还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而不在少数的负债送礼者或许只是为了脱去来年的小鞋?
经济学中有一“合成谬误”的理论,说的是如果大家都做一件感觉正确的事情,其结果不见得有益。举个例子更容易说清楚:大家都坐着看球赛,一个人突然站起来看得很清楚,大家都站起来时,状态又恢复到了坐着看不清楚的状态了。
春节本是喜庆的,可送礼者顶着压力,受礼者冒着风险,大家连过年都不能轻松,何苦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