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65天,7103下快门

(2010-07-16 23:28:53)
标签:

摄影

宾得k20d

边框

一周年

纪念

分类: 涂抹诗书如老鸦

    

    今日乃公元二零一零年七月十六日,去年此日申时许,家慈携其三妹、爱侄与洒家在锦官城顺城大街某写字楼内同成都讯杰摄影器材专卖店大掌柜商谈购买相机事宜。

    话说那日,假能、泥炕、骚腻、拗您拔丝各路靠谱不靠谱的机器齐齐置于桌前。洒家一抬眼,也不说话。暗暗掐指一算,随后,大喝一声道:“休要蒙我,给我上潘泰克斯。”一时间,屋中万马齐喑。只见老板唯唯诺诺捧出潘泰克斯K20D数字单镜头反射成像相机一个。洒家一把接过,细细端详把玩一番,连说三字:“好!好!好!”

    家慈眼见洒家欢喜,也不含糊,将两大包银子往柜台一拍,高声说道:“要了。”店里的掌柜、伙计、赶路的、歇脚的、买卖人还有读书人,无不佩服。

    正欲离开,掌柜连忙拦住:“使不得,使不得。二位女侠、二位英雄,仅此机身一个,恐难以成像。还望配备镜头一枚,方能周全啊!”

    洒家一听,一股无名之火兀地钻上头来——你这厮好不会说话——便道:“洒家自理会得,何需你来聒噪?还不快快取来!”

    伙计连忙双手捧上潘泰克斯DAL 18-55mm F3.5—5.6 AL镜头一枚,家慈看也不看,递与洒家。又将六百两纹银放于地上,说:“赶紧的,开票走人!”

    从此,洒家手托此一机一镜,一举跨入了单反时代。

 http://s14/bmiddle/4903b8fax8b82cd22cf8d&690

    上面是我K20D的第一次快门:IMGP0001,一片黑色,检查亮点。

 

    近日在家写论文,天天跟“变化”和“维度”较劲。现在想写篇东西纪念我入手爱机一周年,思来想去,还是从我照片这一年来边框这个维度的变化写起吧。

    其实变化的东西很多,比如技术、摄影的目的、旨趣、对好照片的要求。而镜头下的人物、风景和我拍照的心情更是瞬息万变。之所以选择边框的变化,是因为我这一年来的片子都在,它们的边框,我能看得见。

 

    我用的第一个边框就是光影魔术手提供的这个大黑边框。本着宣称自己博客的目的,还在边框的右下角留了个地址,现在看来,十分膨胀!

http://s3/bmiddle/4903b8fax7459e1c969e2&690

    用这个边框的片子基本上是刚买相机后在成都拍片子。那会儿就知道安快门,有点简单的构图,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比如,F4和F22哪个代表大光圈,不知道。对焦、测光什么的,一概不懂。现在看当时拍的片子,好多焦点都没按实。当时判断好相片的标准就是,背景越虚越好。

  

    回家之后摸索光影魔术手,发现外面再套个白色的框框也不错啊。于是,又拿白色边框骚包了一下。

http://s13/bmiddle/4903b8fax7459e20e2f8c&690 

    用白色边框的时间不长。那段时间回家经常把玩相机,还喜欢逛论坛,但是很多原则性问题也没掌握。比如,我曾拿着18端拍微距,还一直纳闷:为什么对不了焦?现在想来,真是威武。此外,当时我对蜂鸟论坛热情很高,时不时还要发发帖,挣挣工分。现在,想起自己曾好奇地点开那些诸如什么《饭后随拍》、《第一次拍LP》,《上两张微距》这样名头的帖子,实在是汗颜呐!

 

   这个边框还是黑的,右下角的签名改了。这个边框只用在了这一组新学校的照片上。

http://s4/bmiddle/4903b8fax8b82e37d7303&690

   我还记得那天天很蓝,拍回去的片子用光影做一个“真实色彩”,哇塞!好猛耶!如此高的饱和度,现在轻易不敢尝试啊!

 

   之后,边框还是黑的,不同的是,敢把自己的签名放在照片里了。其实,以前不是不敢,而是不会。现在看到那么大的花体字在照片上,很雷!

http://s2/bmiddle/4903b8fax8b82ea8afe11&690
   
回学校后,参加了一次外拍,第一次拍模特,和模特也不熟,自己很紧张。出片子基本上是靠运气。不过,那次外拍之后,和那帮三食堂的就逐渐熟悉了。除了我的西服小丽之外,还有J叔、猪圈、将军、上尉等一干人等。这几位,在有当看来,有令我困惑和羡慕的拍不完的模特。现在,哥对拍美女基本没有热情了。

    当时拍了很多竖构图的片子,后来张大湿告诉我,要是竖构图合理的话,人的眼睛也该竖着长。张大湿是我在新学校认识的一个人物,关于摄影,他给我答疑解惑——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在把我忽悠迈入胶片的大门后,现在又在胶片这条不归路上继续忽悠我一路向前。

 

    后来的边框还是黑色,只是签名本分了一些,但是依旧有些雷人。

http://s15/bmiddle/4903b8fax8b82efbbcd1e&690

    这段时间自己拍了很多不同的对象,有美女、有建筑、有风景。还带病顶着寒风在天桥上拍夜景。自己也能感觉到,和爱机磨合得也越来越好。

    我开始思考放弃黑色的边框是因为一位在香港读牛叉研究生的同学悄悄告诉我,这个黑色的边框很难看。当时哥很生气,但后来开始尝试改变。虽然有包括那位同学在内的很多人批评黑色的边框,但是我觉得,它确实可以增加照片的透视效果。说朴素点,一加上黑色边框,一张照片还觉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后来,边框还有,但是小了。这是在纠结中采取的一个折中的办法。

http://s16/bmiddle/4903b8fax8b82f561cb5f&690

    签名都是这样规规矩矩的,只是放在哪个位置,每次都不一样。自己当时乐此不疲,觉得十分有范儿。

 

    再后来,彻底放弃边框了,但是签名的位置有所改变。

http://s3/bmiddle/4903b8fax8b82fa0fabf2&690

   

    每次插入签名,究竟放在哪,都要斟酌很久,很累。好多时候觉得画面也被破坏了。那怎么办呢?我发现光影魔术手还可以旋转插入文字的方向。于是,我就神奇地选了一个字体和一个字号,奇迹般地在Photo by Yujia前后空了两格——“  Photo by Yujia  ”,然后倾斜45°角,正好可以舒舒服服地塞在一张800×532的相片的一角。为什么说是“神奇”和“奇迹”?因为我发现,只要换一个字体、换一个字号,前后不是空两个,那个签名都不可能塞得如此严丝合缝。但当时,我确实是一蹴而就。我觉得这是上天的安排,而且还挺有个性。

    当时还要把签名的背景颜色调成和画面一致,后来我发现,除非背景是黑色和白色,否则这是个the mission impossible。现在看着这些不靠谱的“相近”的颜色,觉得有些幼稚了。

    这个零相框和45°签名的搭配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去年12月一直到今年3月份吧。而这段时间,自己在摄影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除了研究了两个新镜头和HDR外,技术上只是重复。一切平淡,没有突破。

 

    对了,寒假的时候拍了一组图,用了这个边框。这是我第一用光影魔术手做边框,效果还不错。 http://s8/bmiddle/4903b8fax8b82fe3573b7&690 

    拍这组片子的缘起是仓嘉央措的一首诗。以前我也读过这首诗,在火车上看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书,又读了一遍。因为我家附近有一座寺庙,所以当时就特别想拍这组片子。于是,回家之后,立刻找到了我的这位小朋友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谢谢她的配合,祝她毕业后工作顺利!

 

    这两个边框其实差不多,也是自己做的。

http://s12/bmiddle/4903b8fax8b83022b05ab&690
http://s10/bmiddle/4903b8fax8b83047afe39&690

 

    从天津回来整理相片,发现拍的天津的窗户和西开教堂是可以弄成两套图的。想着用之前的边框,不够特别。于是就憋出了这两个玩意儿。现在看来,足够膨胀!天津之行,我对小洋楼特别感兴趣。当时还蹭拍了几张婚纱照。后来当我帮别人拍情侣照的时候,却一直找不到这种蹭拍的灵感了。

 

    在这两个边框之后,又诞生了这个。 http://s3/bmiddle/4903b8fax8b830852dc82&690

    那段时间一直追求边框的独特,结果不断实验,整出了这个。这个都不像边框了,像相框了。现在看来,很傻很天真。这张照片是用RAW格式照的,回来用Photoshop做后期,宽容度真的很让人满意。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到使用RAW格式的快感。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才开始使用Photoshop做后期。当然,这也要感谢张大湿对关键几步的指点,并且推荐了一本好书《选择的艺术》。

 

    下一个自己做的边框就比较谨慎了。

http://s9/bmiddle/4903b8fax8b830c671498&690

   

    做这个边框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把加了边框之后把一张相片变成800×600。上下黑白白边的布局,实验了几次就确定了。由于受以前神奇45°角的影响,也想给这个边框配一个斜的签名。第一次是用在这张黑白的片子上,像一个补丁,感觉挺好,于是就定下来了。这个签名,倾斜了33°。

 

    再后来,就回归了——不用边框。不同的是,签名的角度更随意了。

http://s4/bmiddle/4903b8fax8b8314b555a3&690

    这个改变应该就是从拍这组三里屯SOHO开始吧。之后,凡是成一组的照片,都不加边框了。而且,不用Photo by Yujia 而是用 Yujia Photography。我觉得这像是给自己和自己的片子一个交代。

 

     最后要说的这个边框是自己为一个长远的拍摄计划设计的。

http://s13/bmiddle/4903b8fax8b833aea0c9c&690

    其实很简单,就是接一节黑边,要把照片弄成800×800。横竖的都是。这个方片的创意,是从西服小丽的The Invisible BJTU那学来的。

    我自认为这个拍摄计划可以算是我摄影的一个分界线吧。在开始这组片子的拍摄之前,自己参加了三食堂的摄影交流会、听傻驴师兄讲他拍的片子,之后自己又看了一些书,看leica. org.cn上的片子。抛开技术层面的东西不说,自己对摄影是为什么和什么是好的片子有了更成熟的想法:

   我就是想揣着相机游走于每天的生活中,从那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角度,记录身边的人、事、物、景。

 

    下面是过去的365天中用K20D拍的最后一张片子:IMGP7103。这是昨天拍的,边框和签名我都没加。细细看来,CMOS脏了。

http://s4/bmiddle/4903b8fax8b831f3a0873&690

   

    365天,7103下快门,就像这最后一张片子——我要飞得更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