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3月26日,一代西方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溘然长逝,而案上还放着他仅完成第一乐章的“第十交响曲”。人们无不感叹年仅57岁的音乐家的生命之花过早凋零,这样的一代宗师,留给后人的交响曲——这种西方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只有区区九部。
然而,当时谁都没想到,“第九交响曲”将成为西方作曲家们的梦魇。
一年之后,1828年,又一位音乐巨匠——舒伯特撒手人寰。而就在九个月前,他刚刚完成了他的“第十交响曲”。但实际上,这是他的第九部。因为他的“第七交响曲”只完成了前两个乐章。
时光滑过了半个多世纪,来到了1894年。这次噩运降临在了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身上。布鲁克纳一开始就在回避这个问题:他的第一部交响曲没有命名,后人把它叫做“f小调交响曲”;第二部交响曲,布鲁克纳也刻意将其称为“第0号交响曲”。但不幸的是,当他的第十一部交响曲以“第九交响曲”命名后,死神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让人们相信“第九交响曲”的确是个魔咒。
又过了8年,1904年。这次轮到了是捷克音乐史上声誉最高的大师——德沃夏克。1893年,初到美国的德沃夏克,完成了“第九交响曲”(新大陆)后,一直忙于教学事务的他,还没来得及创作“第十交响曲”,就再次亲自验证了“第九”的魔咒。
又过了4年,1908年。奥地利作曲家马勒完成了他的第九部交响曲。有了以上大师们的前车之鉴,马勒将这部交响曲命名为《大地之歌》,企图逃过一劫。可是到了1910年,马勒似乎参透了人生,勇敢的完成了其第十部交响作品,并正式命名为“第九交响曲”。而在这部作品中,马勒甚至大胆地用乐器表现出了自己与死神的对话。死神也不含糊,一年之后就和马勒在另一个世界开始了永久地交谈。
到了1957年,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也没有完成自己的第十部交响曲,就郁郁地离开了人世。不过他应该心满意足了,因为他活了86岁。
当然,也有比较认命的。
著有著名交响诗《芬兰颂》的芬兰民族作曲家——西贝柳斯,在写完第八部交响曲后,就停笔了。结果,死神也挺配合。让这位音乐大师足足活了92岁。
不过柴科夫斯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既没应验“第九”魔咒,也没能安度天年的。1893年,他写完了第八部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此前作有一部“曼弗雷德交响曲”)后,就于当年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也不过53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