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1.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作伙伴,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
@就如一个家庭里,夫妻之间是伙伴的关系,想要生活愉快,就必须信任对方,接纳自己,接纳对方。如果没有信任,那就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归属感。
2.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3.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只要拥有了这种奉献精神,眼前的现实就会带有截然不同的色彩。
@付出就心甘情愿地付出,这都是你自己的课题,如果抱着让别人认可去付出,在付出的过程中依然灰暗。
4.因为无论在什么年龄,人都可以改变。
@此言不假。当你开始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年龄大的人都在进步,都在学习。一位大姐说,自从学了心理学,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是年龄大的人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越学习越成长越幸福。
5.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
6.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7.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工作”并不仅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育儿、对地域社会的贡献、兴趣等,这一切都是“工作”,公司等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虑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家庭。
8.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行为标准,限制、排斥、逃避和孤独;存在标准,自由、接纳、承担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