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三顾茅庐》课堂观察记录表
(2013-04-05 20:51:21)| 分类: 教学设计、案例 |
|
描述 |
分析、推测、评价 |
||
|
主要教学行为 |
教(学)什么 /为什么教(学)这个 |
怎样教(学) /为什么这样教(学) |
学(教)得怎样 /如何来评测 |
|
师:老师姓什么,孙悟空的有什么本事?孙悟空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中你们喜欢谁?诸葛亮、张飞、关羽都是谁的手下?板书:刘备。今天我们来学习写刘备的一个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谁来解释“三顾茅庐”的意思? 板书“诸葛”,教学生字,学生说结构。你还知道哪些复姓?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
通过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刘备和诸葛亮,引导学生说出课题的意思,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习“诸葛”,让学生积累关于复姓的知识。 |
由孙老师的“孙”引入“孙悟空”,从孙悟空的本领谈到四大名著,然后引出《三国演义》,接着谈喜欢《三国》里面的哪个人物,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刘备。 孙老师的导入可以说是不着痕迹,在轻松自然的谈话中引入了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师适时的评价,还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知识的兴趣。 |
学生刚开始有些紧张,但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放开,课堂回答问题较积极。 |
|
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解决字词障碍 蜿蜒起伏:根据“虫字旁”猜词语的意思,再联系课文理解。 青翠欲滴:先让学生说,再联系课文理解。 茅塞顿开:师用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 朗读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女生读。 |
第一课时的目标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教学中孙老师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解决字词障碍。 |
学生在阅读时表现不太好,孙老师先表扬孩子勇气可嘉,然后委婉地提出了批评,同时让别的同学、全班一起练读,让孩子的听、齐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阅读。当学生阅读时出现错误时,孙老师都及时进行纠正,然后全班齐读,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同时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随文教学,理解词语的方法也分多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对于重点词语的朗读也很细致,老师用具体的要求:读快一点,让学生读出了词意。 |
学生的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学生虽然读得不好,但老师的批评很委婉,学生没有觉得难看,还在后面的学习中得到了提高,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 |
|
初步理清文章内容。 刘备什么能打动诸葛亮?同桌交流。表扬学生了不得,用红笔奖赏写出:诚心诚意。 |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采取发散的方式,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谈自己的见解。 用笔划出表现“诚心诚意”的词句。 |
学生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后再独自思考,既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又能借鉴别人的意见,这样一来,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师的脚步。 |
课堂上有学生各抒己见的见解,也有专心致志的思考,动静结合,学生投入程度高,学习效果好。 |
|
感受“诚心诚意”。 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同桌吃饭、同他睡觉 请之前的“诚心诚意”体现在哪里? 你这叫“读”,不叫“嚷”,谁来试试? 强调“捆来了”,能捆来诸葛亮的人,捆不来诸葛亮的心,刘备怎么说? 怎样是“恭恭敬敬”?理解“半晌”?刘备多大年龄?诸葛亮多大年龄? 刘备了不得,读课文。 “轻轻敲门” 刘备是一路骑马到门前的吗?下马步行 |
指名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学生读的不到位时,教师适时示范。 通过对张飞表现的解读,感悟刘备的尊重人才。 抓住重点词语:恭恭敬敬、半晌、轻轻敲门、站在阶下,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 让学生表演“恭恭敬敬”的样子,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当学生对于文中的内容没有能够全部找出时,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找出有关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
教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寻找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表演者,感悟者。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有自己的解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了。 |
|
完成练习。 用“来到……,只见……”写两三句话。提示一下,来到象鼻山前,只见……;来到漓江,只见…… 指导语句不要重复。 |
先明确写话要求,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写话。 当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理解题目要求时,老师及时进行指导。 |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学习理解语文文字,还要学会运用,孙老师的课堂中目标意识非常强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
老师看过之后请学生泛读,没有贸然让学生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