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关注李银河。一来她是我所敬重的难得少有的社会学家,二来她作为女人的勇敢。
但是,几年来的现象表明:专业人员和世俗小民是不能进行辩论的。本来就是话不突击半句多的道理,但李老师却总是坚持。更何况是谈性,谈我们中国人最不好意思的东西。有点意思。
每当我们这些做市场研究的遇到不懂专业又有些胡搅蛮缠的客户时,我也时常这样想。所以更能理解李老师的坚持。
其实,李老师是一个绝对的善人。她是希望说清楚,我们每个人、每一个生命,无论他想怎样,都能享有天然的各样生活的权利。这本来是与佛的普渡众生、与基督的解救生灵,与义工、与正义的英雄一样的了不起,但我们可爱的大妈、大娘怎么可以理解她的这份好心?!什么是同性恋?在许多人对这种方式根本不了解、甚至无法理解的社会背景下,在大家伙刚刚摆脱贫困物质生活还不敢放心追逐辛夷释放的今天,我们非要讨论是非曲直,实在有些勉强。所以,面对这些人,是根本论不出长短的。
市场研究也一样。无论是从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体系里走出来的中国企业,还是从百年历史演进的欧美跨国公司,在我们这些接受了规范市场研究演练又熟识中国、理解中国的中国市场研究者面前,也犹如李银河与到了张大妈、遇到了说不清道不白的洋鬼子、假洋鬼子。
其实,例老师是孤独的。她既没有办法跟这些以个体的世俗生活习惯和传统的大妈大娘们把社会学、生命学的道理、真理说清楚,也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中国科学家遇到的独一无二的特殊现象向世界同行说清楚的。看到李老师时常流露的对逝夫王小波的感怀,似乎让人感受到了她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老人的孤寂。也感受到中国许多领域的科学家一样的孤寂。
然而,谁让我们生在这样一个令人深爱也令人痛惜的土地、国家呢!
然而,谁让我们又恰恰赶上了这个土地、这个国家突飞猛进的进步的时代呢!
科学家没有理由抱怨,只有责任耕耘。我们没有条件选择,只有耐心守侯。守侯着一方热土,参与着一场巨变,是非常值得的。
愿李老师的学术研究和公众教育产生特殊的中国式成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