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与冬的奏鸣曲》——真实独立的存在

标签:
麻耶雄嵩夏与冬的奏鸣曲文化 |
分类: 推理·书评 |
译者: 中森 / 圆圆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2-6-30
页数: 436
定价: 35.00元
ISBN: 9787513306225
本文泄底。
必须承认,当年看《神的游戏》所带来的震撼感又回来了,当然《神的游戏》翻来覆去解释也只能局限在现实世界的范畴内,麻耶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他完全可以在最后一两句话里面来个神级别的逆转,促使你重新回过头去审视前面的内容。《夏与冬的奏鸣曲》也是这样的一本书,无比畅快的阅读感受让我一扫之前对《鸦》的不好影响。
和喜欢吹嘘自己“诡计胜于逻辑,布局胜于诡计”的二阶堂黎人不同,个人认为《夏与冬的奏鸣曲》才是布局远胜于诡计的典范。诚然,本书存在一个谜团看起来还算像模像样的雪地无足迹密室,麻耶在结局处也给出了密室的解答,但……密室这种事,看这本书的时候真的不用在意,因为这根本就不是重点。
小说的重点在于最后一百页的神展开,真的有神哦。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看了弹压姐和fan兄翻译或者原创的解读,发现自己阅读时候所想到的东西并不一样。实话说,本书其实是一本开放式解读的作品,从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本书,可能都会得出不同的解读,完全自圆其说倒是比较困难,只需言之有理即可。想想沙加对一辉说“我看到的教皇是正义的”,再想想托勒密的地心说其实也没有错,就明白对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实在是正常之极的事情。为了表达方便,下面用“和音”来表示几名角色心中的“神”,不加引号的和音则表示总编辑。
那么我的切入点是:拥有神性的“和音”真实存在。
这种想法,是看到本书当中提到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说法所产生的。在306页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摄动……由对象,也就是对象物的核心部分决定,它不受相对化的影响,而是以绝对的方式存在。”小说神展开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从一开始让读者认为“和音”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和故事中的几名角色别无二致),但最后发现“和音”并不是人,所有关于“和音”的印记都是由每个人抽出自己的一部分来完成的。但看到结局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和音”并非人类,但也不能因此说“和音”不存在,正如我们平常看不见电磁波,但不能因此就说电磁波就不存在啊,物质的存在方式并非只有我们肉眼能够看得见的状态。
307页还有神父的补充说明:“过去多认为‘神’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接受“和音”真是存在的话,那么从306页到309页中神父所说的话,就完全可以理解了。他们“创造了一个独立于维度之外的绝对的人”。
那么,关于“和音”的画、电影、音乐,皆是这几人分别创造出来的,但他们一旦创造出来,那么“和音”就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成为绝对的、独立于维度之外的神。虽然神父说:“‘神’仅存在于‘展开’这一重构的过程中。”但我想二十年后他们见到桐璃的那种震惊表明,恰恰说明了一件事:也许神是真实的存在,不仅仅存在于“展开”的重构过程中。
当然,这几个人也只怀疑桐璃的长相和“和音”相似只是巧合,但个人认为这里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隐晦的影射:“和音”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消失无踪(因为“和音”不算人类,所以也不方便用“死”这个字眼),而是重新出现在他们面前,这种打击,比之前的造神运动失败所受到的打击更大——因为真实存在的“神灵”完全颠覆了他们的理论。
所以桐璃必须死,个人认为这才是他们要杀死桐璃的真正原因。这本书主要的巧合在于——桐璃的长相与“和音”极为相似,乌有过往的经历和电影内容几乎相同。推理小说当中常常存在巧合,但这一次,我与其相信这是作者安排的巧合,倒不如相信这是“和音”安排的巧合——要承认神有这样的能力。也许七月飞雪,大地开裂都可以挂到“和音”头上,毕竟这样百年难遇的奇景实在是与常理不符。如果从这个观点来看,乌有在最后遇到的双眼完好的桐璃其实就是“和音”。也许这是“和音”对乌有的考验,逼着他做出命运的选择——
乌有,你是要选择人,还是要选择信仰神?
想想乌有最后明白了什么?他明白了故事的核心,明白了两个桐璃的真相,到了最后,他才想起总编辑姓和音,去那个岛上的经历,也是“和音”的安排。
乌有终于明白——他是神的棋子,仅此而已。
个人认为,本书真正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和音”真实独立的存在,是否选择对神的信仰。孤岛上的一连串凶杀案只是围绕核心的外在表现,而那个无足迹雪地诡计只是麻耶的添头。《夏与冬的奏鸣曲》是一本极具讨论价值的作品,开放式的写作手法提供了很多解读的方向,所以也可以这么看:本书的真相也是麻耶创造的神,诞生之后就是真实独立的存在。所以真相只是取决于你的信仰和观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