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大龙山北坡登三县尖

(2014-03-06 09:27:25)
标签:

五横乡

操冲

松隐寺

操冲林场

三县尖

分类: 雨翁游记

    记得正月十六日踏雪登大龙山采集黄阳冲左山道航迹,在山顶遇见冬泳群的十几位好汉,他们从大龙山南坡登三县尖,然后往大龙山北坡下山。他们问我曾否从北坡下过山?我说没有。这回答显得有点孤陋寡闻。在我的印象中,大龙山北坡五横乡操冲确有一条上山大路,那条大路终止于海拔 250米的松隐寺。寺庙住持果涛,一位约三十岁的僧人,那天我们在山道相遇时还交谈了一会儿,但我没有打听从松隐寺往上是否还有路。正月十六日下山后,我仔细查看了谷歌地球大龙山北坡,发现从松隐寺往狮山林场新开了一条山道!毫无疑问,冬泳爱好者就是从这条山道下山的,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别的路可走。必须抽空前往五横乡操冲,把那条山道走一遍,对于安庆周边山脉的登山路径如果还存在模糊区域,对于我肯定是一件憾事。

    我在惊蛰的前一天清晨乘车到大龙山镇。在安庆大学附近换乘22路公交车往五横乡,在杨祠下车即开始徒步前往操冲。操冲深约3公里,冲口海拔约60米,冲里海拔约160米,一条溪流从冲里流出,汇入凤凰河再往东注入菜子湖。行至冲里遇三岔路口,选择左边的山道登山,在距松隐寺大约 100米的地方,见一条新开的岔道,宽约五米,黄沙土路面,部分路段铺了薄薄的一层青石子。

    大龙山是岩浆溢涌堆积而成,基本由花岗岩构成。由于北坡的花岗岩出露时间较早,多已风化成沙。百子山与大龙山不同,百子山形成则是由于地壳上升移位,熔岩并没有流出来。百子山区域原本是浅海,海底泥沙沉积成为岩石,后来因地球内力或板块挤压,使得海底地壳上升错位。百子山岩石一片一片呈页状,像厚厚的一本历史书,有些书页里还夹着远古海洋生物的“遗骸”。页面多倾斜甚至是垂直的,说明海底被挤压而翻转了。我猜想:由于大龙山区域岩浆溢涌,将四周地壳推挤使之隆起而形成山脉。我注意到一种有趣现象:安庆周边从东北往西南,似乎地壳在逐渐加厚,枞阳浮山地壳比较薄,经不住岩浆压力,于是在距今大约 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猛然喷发出来,这一点从浮山由粗面安山质岩和玄武岩构成可以证明;从浮山往西南三十多公里到了大龙山,岩浆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喷发出来了,只是像糖稀似的慢慢涌出地表堆积起来;再往西南数公里,海底被岩浆或壳板顶起,岩浆还在地下老深处连影儿还看不到。大自然的变化有时突然,但多半比较缓慢。别小瞧百子山那一页一页岩石,每一页形成都可能比人类文明史漫长。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之渺小已毋庸置疑,生命如昙花一现,没准大别山还在人类已从地球消失了!想起昨网上聊天,从张君那儿获悉:裴某正月走了。我知道“走了”是什么意思。裴某好像比我小两岁,不知道怎么走的。这些年同龄人甚至比我小的,走了真不少,比如雷某、陈某、魏某、马某……趁现在我还没走,应该到大自然多走走,如果哪天我不走了,意味着我走了。

    循山道继续往上走。从海拔250米的松隐寺往海拔515米的狮山林场,一路上没遇见一个人,途中路边杂树林里发出一阵响动,惊出我一身冷汗!目光搜索树林,没见到什么东西,可能是惊动了某个小动物,比喻野兔黄鼬什么的。狮山林场周围有竹林和茶树园,几间破屋子没有人居住。再过两个月,山下来摘春茶的人就要搬来这儿摘茶叶了。从狮山林场往大龙山顶峰还有一百多米,大道到此终止,往上的小路粗看起来有多条,但走着走着就不通了,我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我选择屋后的杉木林往上攀登。杉木林里比较开阔,行走起来不太费力,但进入杂树林就困难了,有时不得不伏下身子穿过低矮的灌木丛。下午1点半终于登上山岭,短短不到200米海拔高度耗费了一个多小时。到岭上之后我才看到正确的路口在哪里,看来我进入北边杉木林是完全错误的选择。由于时间关系不敢在岭上多停留,找了块岩石匆匆吃午饭,然后从东边的黄阳溪谷下山。

 

 

http://s13/mw690/001kTEcMgy6H5OGYrPS3c&690
http://s11/mw690/001kTEcMgy6H5OHbKau1a&690
http://s12/mw690/001kTEcMgy6H5OHnatlbb&690
http://s3/mw690/001kTEcMgy6H5OHzcuSc2&690
http://s15/mw690/001kTEcMgy6H5OHOcc6be&690
http://s2/mw690/001kTEcMgy6H5OHZEyZ61&690
http://s11/mw690/001kTEcMgy6H5OIjTBg8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杜鹃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