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连续三天来这里写东西了。只能说,写东西成了我新近逃避压力最踏实的方式。当我面对的工作越多时,我就越选择暂时性的逃避。可是看电影听音乐上天涯听起来都太堕落,只能写东西,负罪感小,感觉比较扎实,而且能留下点存档的记忆。
刚突发奇想跑到博客个人中心去看了以前的留言和评论的存档纪录。那些六七年前的日期,感觉好近却又好遥远。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其他的比企鹅略显洋气的社交网络,博客算是最时兴的。所以零六零七那两年,好多同学都纷纷开了自己的博客。那时候,大家似乎也显得更有耐心看完其他人的碎碎念或是长篇流水账,所以早期的博客互动挺频繁的,评论留言什么的。那个时候,大家年龄都不大,我也是,说话时好像特别喜欢用各种感叹词,比如“呀”
“啊”
“啦”,以及各种符号,比如“~”,“!”。虽然现在这些表达方式又重新流行起来,但卖萌成分更多些。而当时用那些语气讲话现在看来总给人一种很轻浮肤浅浮躁没内涵不淡定的感觉。所以,博客其实是“我在变化,且变化挺大”的最好的证明。
另一个感触,在看完这些留言和评论后,是我觉得曾经那些还有说有笑互相关心的朋友,如今好多都不再联系了,或者成了半死不活的那种关系。其实,在朋友问题上,我发觉自己越来越挑剔且看中感觉相信缘分,尤其是这几年,如果觉得话不投机,或者玩不到一起,就不愿再多联系。即便对方电话打上门约吃饭,我也能厚着脸皮毫不留情地拒绝,更别提班级聚会,实在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个高中一起走来的好友曾经劝我,你别太拽,场面上的一些事情还是要应付下的,毕竟大家都是同学。可我就是不愿勉强自己。所以基本留到现在还常联系的朋友,都是关系十分铁,可以随时拉出来一起旅游的那种。再对比中学时期,大家都是嘻嘻哈哈,一个班的同学之间关系都还行,偶尔有几个关系特别好的,也不会区别对待太多。想想,其实我们年龄越大,越封闭自己,对新鲜的事情和人越缺少热情和信任感。我只愿呆在一个都是旧友组成的小圈子里,这能让我感到安全和踏实。
所以,以前每每想到有哪些曾经在一起玩的很好的朋友后来逐渐淡出自己的人生,会觉得有些伤感,或者会想如果我当初再做些努力可能关系就不会变淡。可现在,觉得这样挺好,让时间作出筛选,这是自然选择,注定和你好一辈子的朋友,怎样都不会远离你,不论你们拌了几次嘴,怄了多少次气,或者在背后偷偷埋怨过对方多少次,情谊只会加深不会减淡。
所以,突然发觉,那些遥远的存档似乎可以成为见证自己变化,以及你我现在坚不可摧友谊的最好证明。它让我们明白,一路走来,周围来来去去的人群中,谁走了,而谁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