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女”如何绽开灿烂的笑容
(2018-05-30 22:14:58)
标签:
时评 |
分类: 时评系列 |
5月27日《江南都市报》微博发布寻人启示:
中文名陈新华,1995年5月22日出生于江西南昌。在南昌市社会福利院生活五个月后,被加拿大养父母带到了魁北克。现在的她叫瑞安妮,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感恩他们赐予了她生命。但有网友们留言:“命好,没必要找”“不该找”。
据腾讯网相关报道,被领养女孩当初为“弃婴”,长大后回中国读书,她说丝毫不怪父母,反而感恩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让人产生无限想象。笔者想到最多的,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结果。
央视公益节目《等着我》将近半数是儿女寻找亲生父母,有的是饥寒中渴望亲情的,有的是舒适生活需要圆满人生的,但相当多寻亲者的目的,就是要当面质问,“我是不是被遗弃的?”“你们为什么要遗弃我?”“你们寻找过我吗?”
在中国,若是被遗弃者寻亲,能化往日忧伤为今天温情的,实不多见。
他们回归人生的正轨,也让观众感动不已。这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良心与品质,好多是靠个人坚定的意志,克服无数艰难困苦,靠付出巨大心血才保有下来的。跟这个来自加拿大的华裔女孩不一样,他们大都没有正常的教育,甚至没有基本的生存环境。
正当我在微信上大发感慨时,多年旅居加拿大朋友告诉我:在加拿大,政府层面对领养与己出一样待遇:可按月领取“牛奶金”,免费日托,免费医疗,免费中小学…。这说明,优越的社会保障,既是民间慈善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幼小的弱者获得正常成长的保证。难怪我在百度上打出“弃婴”“加拿大夫妇收养”,首页至少跳出近年来五桩加拿大夫妇收养中国弃婴的消息。
“遗弃女”灿烂的笑容、柔软的温情,希望能化解亲生父母的不敢面对,让这一起寻亲有一个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