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教育不妨耍点“阴谋”

(2016-09-13 17:15:38)
标签:

时评

分类: 教育系列

东湖评论: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609/t3696980.shtml

华中科大杨叔子院士,曾经作为工科高校校长,他在全国率先掀起“人文风暴”,疾呼教育要先“育人”后“制器”。他对自己的博士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严格要求,就是博士论文答辩前,要先背《老子》,后来又加上《论语》的前七篇。(912《中国青年报》)

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已不稀奇,但杨叔子倡导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早在十二年前的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全国著名工科大学首开先河。如果不了解他的教育理念,不熟悉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可能有人会认为他是多此一举。

最新一期《南方周末》有篇文章,是一名年轻父亲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就悄悄让电视停止工作,边上放几本小孩喜欢的绘本;为了让孩子健康想尽各种法子诱惑他运动,一起看史泰龙、施瓦辛格的电影;为了让孩子不忘本,他经常送孩子回老家,在溪河里游泳捕鱼,在山谷中奔跑叫喊。这位父亲说,那都是自己的阴谋。杨叔子作为著名工科院士,却为大学生人文素养鼓与呼,其实也是用心良苦。

潮流往往无视真理的正确性。笔者的侄子三年前上杨叔子所在的大学,出于世俗的压力,他从文科学院转到了工科学院。然而,孩子的人格成长,除了对重视人文教育的该校寄予希望,家长也有打算。家中长辈择机跟他讲中国老一代自然科学家注重人文修养的故事,特别是杨叔子本人文理兼通专业卓有建树的故事。我特意留心他所在学校人文素养见长的知名学长,以及这些学长们充满人文底蕴的文章,时常与他分享和讨论。圈子里的榜样,更容易让他耳濡目染,典型的工科生终于从专业王国偶尔探出头来,通过《平凡的世界》等经典感触人文精彩,吸吮精神养分。孩子不仅学习让人放心,还入了党,阳光向上。他花钱,知道父母供养之艰难;爷爷奶奶病了,他学习再忙也赶回家探望;母亲给他熬汤加补,他一定会首先送到老人手上。回头看,当初家长的“阴谋”也貌似得逞。

杨叔子有句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学工科的,设置一点人文门槛;价值观教育,多点形而下的由浅入深。如果说杨叔子在大学提倡人文素养带有补课性质,那么,家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家长的“阴谋”应从早实施,创新路径。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不管,是为了让你独立;不疼,是为了让你坚强;不教,是为了让你自学;不批,是为了让你自省;不褒,为是了让你淡定。(华声在线、长江时评用稿)

 

新闻链接: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2/c1053-28707722.html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5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