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要文化自信不要讨巧自黑
(2016-08-25 07:07:53)
标签:
时评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红网评论:http://hlj.rednet.cn/c/2016/08/17/4062105.htm
“那条繁华街道上的土特产,都是商户们从市里运进去,重新包装,然后由你们这些游客再运出来。”女导游提醒高温季节进入神农架景区避暑的游客。快到那声名鹊起的大九湖,她又说:“大家见到这几个湖可别失望,比起武汉东湖,它就是几个水坑,不过是摄影人的几张照片给炒起来的。”这是近期笔者亲历一名导游别出一格的导游语。
听腻了导游神吹海侃的你,一定会觉得这导游对游客好忠诚,不让我们明知有陷阱,偏向井中跳。但是,当你知道她带的本身就是“纯玩团”,对她的第一个提醒也许能释然。但不知如此实话实说的她,如何面对更多带购物团的同行以及她一杆全扫的商家们。对于第二个提醒,游客乘兴而来的游兴,会随景区的凉爽而徒降。其结果,几乎无人购物,团队草草游过大九湖。
如果行前做做功课,该景区情况并非如此。此地除了野人的神秘,神农的传奇;夏日可避暑,冬天来滑雪,还有当地产香菇木耳等菌类产品,游客不妨鉴别购买,用餐时品尝其不同。而大九湖不仅具有很高的摄影价值,听游过的人说,敬业的导游会逐一告诉你不同季节大九湖的别样风貌,和许多与湖有关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讲解一认真,可能要揽金;导游一动情,游客快掏钱。”日益老道的游客习惯了“被消费”之类防范,对于导游貌似低调、自谦乃至自黑,特别是出于同行竞争需要而起底行业“潜规则”,迎合怀疑一切或不屑一顾的游客心理,让你有“被忠诚”感觉的同时,也让你对自己的旅游价值大打折扣。所有来游大九湖的,几乎都见识过武汉东湖和杭州西湖,他们为什么还要来,不就是想看看异域湖光,了解其地方风俗与文化,呼吸新鲜的空气,释放疲惫的心情。如果一切皆是虚无,这个钱花的还有何意义。
十年前首次到甘肃,满目荒山秃岭,放眼茫茫戈壁,让南方游客无法抗拒视觉疲劳。所幸地导姑娘非常敬业。她介绍甘肃的远古文明、近代开拓和现代发展,让我们认识兰州当时享誉全国的
好的景点,游客人未至而心向往之,来了就情不自禁地融入并留恋往返,若干年后仍想再回去看看。靠什么,突出地方特色,弘扬本地文化,这是各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也应该是各地导游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