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也有走心的“诗和远方”

(2016-04-21 08:29:57)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长江日报:http://www.cnhan.com/html/cjrb/20160421/311844.htm

杭州医生楼新江给一名拒绝治疗的重病老人写了整整三页纸。简简单单一封信引来一片赞美。身体器官上的病易医,心理精神上的病难治。“外科医生仅仅有高超的技术远远不够,学会走入病人的心灵,这很重要,但不易做到!”楼新江永远记得自己实习时老师的话。(420日《光明日报》)

走进心里,就已经不止是治病了。楼医生给老人写信,这不是他的职业范畴,对方算不上是他的重要病号,再说也不是什么直接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自己与其保持距离,或在别人求助之下略加应付。可是他想到了老人耳朵聋了,眼睛花了,就一笔一划,把字写得很大。鼓励老人接受治疗,站在子女角度传递对老人生活的希望,还有对生命质量的探讨。一番神交,老人心境大变。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前几日被刷屏,让很多人走出窘境,超然于庸常。套用这句话,对于医生来说,“行医不只是治病,也有诗和远方”。这里的诗,就是人文关怀;远方,不是可以直接判断的病症,是病人复杂的思想、情绪,还有与医生所得不相干的付出。在一定的医患关系中,越多“诗意”,医术效果越好;越发“致远”,医患关系反而更近、更融洽。

央视最新两期寻亲节目《等着我》,分别有两人寻找几十年前救命的医生。一个是烧伤达到98%的患者,经过37次手术,医学再造了生命的奇迹,并受到医生每月50元的资助。另一名先天性兔唇患者,从小受尽了歧视和欺凌,经过整形手术和康复训练,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生活,有了幸福的家庭。他们之所以苦苦寻找当年的医生,除了医生的救命之恩,主要是在自己人生绝望,或是没有尊严的时候,是医生温暖了他们冷却的心,鼓起了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医生以自己的方式告诉苦难的患者:“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楼新江的书信是难得的“语言处方”,同时是一名良医的“行为处方”、“情绪处方”、“心理处方”和“价值处方”。若受制于压缩流水式的速诊,病情危重的应对,无法长谈,更不可能书写,你可以一个眼神、一声安慰、一点回应、一丝温情,就可以化开病人的心结,点燃病人和家属的希望。患者及家属求医到名下,对人性冷暖胜于对医药的敏感。走心的“诗和远方”,往往胜于“药和医术”。(红网评论、东湖评论、长江时评、飞天时评用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