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人的细节”散发着仁心仁术的温暖

(2015-12-04 14:34:39)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红网评论:http://hlj.rednet.cn/c/2015/12/04/3855818.htm

    武汉一家三甲医院“出大招”重建医患关系,最能直接打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可能是一些“动人的细节”。如:自2010年起,骨科副主任黄继锋每完成一次全麻手术后或者手术时间远超预期时,都会给焦急等待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发送一条“平安短信”,5年来他已经发送了近千条。(12月3日《人民日报》)

  一位老妈妈刚去世,悲伤中的儿女们因为在老人生前确实尽了孝,方减轻了些痛苦。因为老人得到了医院尽力的医冶与精心护理,也让儿女们心里好受些。比如:在老人生命中最后的那个清晨,子女们都被通知到某医院重症室外等候消息。不一会,里面出来医生说,病人的心脏还有跳动迹象,现在还在抢救。她问病人是否有心脏起博器,口气仿佛是求证,家属如实告诉有。医生返回后,请内科医生进行最后诊断,然后出来向家属正式宣布病人死亡。

  对于多日等候在重症室外的大女儿,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因为老人很早对她开玩笑说过,“我的心脏跳动很不规矩,有时快有时很慢。万一到了那一天,你们不要以为我的心跳没了,马上把老子拉去烧了。”重症室的医生能够把老人临终抢救情况,特别是心跳进行再三确认,这让并不内行的家属消除了事后很多沉重的猜想。

  但是也留下一个心结。家属发现病亡老人的一颗门牙没了。也许是后期手术或者最后抢救导致,但医生没有告之。大女儿试探性地问其它家人:“母亲在重症室会不会遭到野蛮护理?”她一直为最后八天不能守在母亲身边,只能隔着玻璃窗进行每天一次视频而懊丧。为了安慰她,家人回答说:“重症室应该是每个医院的重中之重,里面又不是隔断的单间,恐怕还有摄像头,不至于的。”现在想起来,要是医生能够把掉牙的细节告诉家属,比外人怎样解释都有说服力。

  发送短信的黄继锋说得好:“我们把能做的都做了,让患者明白放心,就没有那么多纠纷了。”可惜,有些医生没有耐心跟病人及家属交流,甚至包括医疗局限性等必要的告之;某些医护一边殷勤地为你服务,一边悄悄推荐号称不需你挂号排队的某种昂贵的检查或者药物。你稍不情愿,对方马上变脸侍候。类似这样的细节,不仅对病人的病情无益,还会平添家属的忧愁,并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东湖评论、长江时评、西岸时评、飞天时评用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