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赖“媒治”的“吏治”有多靠谱?

(2015-05-25 22:42:29)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红网评论:http://hlj.rednet.cn/c/2015/05/25/3688009.htm
南昌市近日出台《关于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的意见(试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为官不为”、“庸懒散”、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等问题,将考核等次评定直接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纪委查办督办的通报结果,以及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的“曝光”情况挂钩。(424日《人民日报》)

这则新闻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将主流媒体的“曝光”与该市三大督办机关的通报批评并列,作为对所属班子和官员评价的依据,这种做法其实并不少见,但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认可和运用“媒治”并公诸于众,还不多见。依笔者看,依赖“媒治”的“吏治”未必靠谱。

首先,媒体对官员的监督具有不确定性。由于行业特性,很难避免媒体和新闻人的选择性,它不是针对官员的专门监督机构,不可能像官方的组织系统和绩效管理机构,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班子和干部。如果把按新闻规律产生的新闻,作为评价干部的恒定要素,必定会带来评价的不客观,起引干部的抵触和不安。

其实,此规定必然激发当地市级以上媒体监督官员的热情,这里会不会滋生媒体行业的非理性,会不会澎胀当地官员的“媒体素养”和“公关潜能”,两者会不会形成某些合流,最终扭曲这一场有着美好愿望的“媒治”?已经披露的少数媒体的趋利行为,特别是媒体被某些官员利用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不是杞人忧天。

再次,该市让媒体曝光与官方通报享有同等效力,可以推断当地媒体未必有独立报导当地官员表现的保障机制。凡涉及市管班子和干部的监督报道,必然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实确认,这个过程能否不仰权力和权威鼻息?如果官方和权力不能超脱于舆论监督,而是运筹帷幄,就难脱“人治“的嫌疑。

不可否认,健康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吏治,公众也对此寄予期待。但把媒体曝光看得过重,说明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吏还没有进入正常轨道,还需要靠非常规手段来刺激。靠舆论倒逼给官员施压,这反而弱化了吏治法规在官员心目中的地位。一些主管干部考核和业绩评价的专门机构,就有可能成为媒体曝光的二传手,放弃和荒废合法的吏治手段。至于最有发言权的群众的声音,也可能淹没在媒体曝光的喧嚣之中。(东湖评论、长江时评、西岸时评用稿)

 

新闻链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24/c1001-2704660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