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会顺畅不能成为会议的“风向标”

(2015-01-21 21:07:01)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红网时评:http://hlj.rednet.cn/c/2015/01/20/3580405.htm

去年1225日,南昌市西湖区召开区政府第四十二次常务会议。此次会议共7项议题,会前根据议题内容将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加上列席人员进出更替和讨论的时间,会议结束时恰好1010分,耗时70分钟。(119《人民日报》)

如果按50分钟计算,每个议题平均只有7分钟。其中第一个议题就占用20分钟。可以想象,有些议题恐怕有个35分钟就不错了。政府常务会研究一个问题只有这么短的时间,大概只能留给领导说议题的关键词了。除此之外,所有的议题必须是势如破竹的顺畅。

除非通报性会议,哪个会议不是为了发扬民主、集中民智,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呢?政府常委会不是仪式性的会,如果没有这样的目的,又有什么必要开会呢?开没有必要开的会,上没有必要上的议题,那不是形式不是过场又是什么?

所幸,这次政府常务会议中,在研究整治丧葬陋俗工作方案时,有个基层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让这个会议多少像是在研究问题。如果有几项议题也这么“不顺畅”,用50分钟的时间来解决,怎么说也是不同凡响。

然而,开会顺畅是不能成为会议的价值判断的。与没有反对票就是团结的大会,没有不同声音就是成功的大会,没有吵架就是文明的大会一样,没花很长时间就是精简的大会,这些都是开会的误区

会议开得好不好,时间不是唯一的指标,甚至时间长就不一定是会议的问题,关键是会议开得有没有质量,能不能够解决会前碰到的问题,有效推动会后的工作。我们经常嘲笑西方国家开会吵架甚至打架,却不去关照别人会上吵架的背后,是意见的充分表达和交锋,是街头的平静和事情的顺畅。

笔者参加过一次基层单位讨论上级工作报告的汇报会,开始的几位基层领导都用一两句话表明同意报告,没有新的意见。没想到,后面的78个单位领导比前面的用语更简捷,赞同更坚定,偶有个别有意见的,倒显得“另类”。因为笔者参加过基层的讨论,清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说明,如果开会兴起和默认顺畅,那是会所向无敌,扼杀会议生命的。

针对目前基层工作实际,抓会风不妨从三个字着手:一是“少”,基层主要是执行是落实,少开会,就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做事上来;二是“小”,凡有必要开的会,一定要排除不必要的“被开会”,提高会议的性价比;三是“效”,不特指时间效率,主要指工作效果。一个有效率和效果的会议,自然会消除打瞌睡、玩手机、无故缺席等低级会风问题。(长江网评、武汉热线、西岸时评用稿)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9/c_111404307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