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受贿慈善”不能止于齐之以刑

(2014-11-08 22:27:11)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荆楚东湖评论: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411/t3091676.shtml

   红网辣椒评论:http://hlj.rednet.cn/c/2014/11/07/3514990.htm                        

   武汉长江网评:http://news.cjn.cn/cjsp/dp/201411/t2565438.htm

广东省高院近日终审判决认定,原汕头市委书店黄志光收受的以其子名义捐给寺庙的100万元属于受贿,为此黄志光被加刑一年。而此前这100万元在一审时未被广州市中院认定为受贿,由此引发检方抗诉和舆论关注。(116日《京华时报》)

将受贿款捐献寺庙,最终没有成为贪官免减刑责的理由,被加刑一年,成为一件具有标志性的案例。它警示社会,官员变换手法收受贿赂或曲线消化脏款的行为,已经被明确锁进了法律的笼子。

此案一审在认定受贿款损赠时,司法部门都未作定罪,导致量刑不当。黄志光的所作所为,除了贪婪和侥幸,在思想理念上确实存在着罪与非罪的模糊状,以为脏钱可以洗白,糖衣可以裹住毒药。公众也有理由相信,或许是假装糊涂。看来,案犯受贿慈善”很有必要从道德层面剔去伪装。

首先,对神灵不敬。用不干净的钱,去敬奉神灵或者祖先,那是亵渎。黄志光通过捐赠获得的是功德、也是名利,这样的追求无法面对神灵。

其实,对慈善不诚。慈善是一种兼济天下的行为,而独善其身是前提,放纵自己所得的不易之财,与慈善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一种污染。

再次,对利益不舍。不管你是以儿子的名义,还是以慈善的理由,你似乎在名份上掩护了自己,让良心有个理由,但无法掩饰就是为了自己。

春秋时期鲁国的尾生高,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这都被孔子批评“为人不诚实,属弄虚作假”。“美丽的谎言”都摆脱不了道德之弊,黄志光没有敬畏、缺乏虔诚、贪婪利益,当是大耻。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为官员,没有起码的是非标准,就不只是个人得失问题。不把“受贿慈善”钉在耻辱柱上,那见诸报端的“受贿扶贫”、“受贿救人”、“受贿捐献”弄不好还要记功。那“前腐后继岗位”、“坍塌式腐败行业”就会一再重演。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圣人并不否定法律的兜底作用,只是强调,在涉法之前,道德可以让人“明耻",然后“少讼”,法律不因为道德滑坡而被迫频频上位,这样的法律才显得更有尊严,更有威慑力。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4/1106/04/AABF4RMN0001124J.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