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失误

(2014-11-05 20:43:00)
标签:

时评

分类: 时评系列

红网辣椒评论:http://news.sina.com.cn/o/2014-11-04/001131088443.shtml

共识网笔会栏:http://www.21ccom.net/articles/bihui/20141104115722.html

据报道,近日,在武汉江夏一高校考点参加《湖北省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小学)考试时,考试试卷一直没有发下来,遭遇停考。事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发生停考的情况,是因为该考点在考前向教育部考试中心申报试卷时,将应订数21袋误输为2袋,导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测试考生报考数与试卷申报数严重不符,无法正常考试。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关注起“大数据”给予我们未来的方向感,但不能让“不追求精确,不在乎因果”通吃所有的工作流程,实现决策目标,需要“小数据”的精确到位,因少输一个“1”,导致600人不能按期考试,这不应该是“大数据”风行天下的必然结果。

记得从欧洲传来过一首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按照民谣的思维指向,如果将数字输入错误的人当作工作流程中一个松动的“铁钉”,予以追究处理,似乎就反省到位了,其实不然。

这个民谣对诠释“细节决定成败”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但按照同样来自西方的逻辑学来说,究其一点,不及其余,未必科学严紧,符合实际。事实上,很多机器在组装合成时,并非一个锣丝钉都不能少,倒是把一部机器正常运转系于一个锣丝钉的忠诚,这至少不是一个优化保险的设计。

除了要厘清究竟是考点还是考试院输入错误,笔者认为造成失误,至少有三个重要关口失守:第一,领取试卷至少应该是俩人,哪怕一个人间隙性糊涂,另一个应该不会被感染吧;第二,考点领导工作不细,严重渎职,落实考试人数是考务最核心的内容,怎样交待,怎样检查,恐怕经不起推敲;第三,分发试卷的省考试院不可能不掌握各考点人数,因为出试卷一般还要负责阅卷,完全有责任把关试卷分发数量。

当然,我们还会习惯性地把领取试卷的人当作流程中的另一颗松动的“铁钉”,如果他稍有一点经验,多一点责任感,或让其它同事真正介入或监督,或领回去及时向领导报告一声,或过问或在意一下本考点人数,失误都可以避免。仅在这个环节来说,当好一颗“铆钉”有多重要。

既然不只一个点能够决定事物的走向和成败,我们就应该走出“欧洲民谣”的局限,寻找系统牢靠和节点严密的方法和路径。

为完成一件系统性工作,其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关键环节的人,都应该把自己当作这件事的“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但设计与控制整个工作流程,则要把各环节责任人当作“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就像互联网之父们编织最初的网状时,确立的那种理念,中心是靠不住的。每一个交汇点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交汇点到达另一个交汇点,有着一张网所有链接提供的无限途径,于是,每一个点都是重要的,而每一个点都是不重要的。

许多法定的统一考试,是保障人们公平公正获得各种机会的重要手段,可惜近年来考试组织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和声誉。在当今世界,这样的案例是经不起放大的。所以,防患于未然相当重要。在整个流程上,以“互联网思维”撑控全局;在具体环节上,以“钉子精神”把严“小数据”,才能力保各种“考试”万无一失。

 

新闻链接:http://www.qianhuaweb.com/content/2014-11/03/content_532240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