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想当有为的“马”还是无用的“栎”?

(2014-07-24 09:13: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哲思系列

    最近,华南农大校长陈晓阳在作学生毕业致辞时,讲了三个故事,被网上热传。

    其中有则寓言: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的一匹走走停停。于是主人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物挪到前面那辆车上。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回到家后,主人想:“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干什么?不如好好地喂养那匹勤快的马,把另一匹马宰掉还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便把那匹懒马杀了。

    陈晓阳校长谆谆教导学生,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示是:认真是立身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按规矩办,接人待物诚实守信,就能够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反之,将被别人抛弃。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认真。

    读到这,我马上想起庄子在《人世间》也讲了一个情节类似而寓意相反的故事。

    有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树,树荫蔽天,树粗数百尺,树高达山头,树身数丈以上才分生枝干。但资深木匠对它不屑一顾。说它做船会沉,做棺材很快会腐烂,做器具很快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梁柱会生蛀虫,是不成材的树木,因为没有用,所以这么长寿。

    这个故事给予人的启发,仍然是以寓言形式表达的。木匠回到家,夜里梦见栎树对他说:“你拿我与有用的文木相比吗?像山楂、梨、橘、柚之类的瓜果,果实熟了就会被摘下,摘下就会被扭曲。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走。这就是因为有才能而让自己受苦,以致无法过完自然的寿命,在中途就夭折了,这是有用之材的祸患。”

    栎树的哲学是:无用则为大用。与此相反,一些有用的楸树、柏树和桑树,要做绑猴子木桩的把它砍走了;有直径三四尺的,要做高大房屋的把它砍走了;直径七八尺的,富贵人家寻找整块棺木的把它砍走了。

    一个是因为勤劳有为而获得生命,一个是因为无所适用而获得长寿,我们到底应该把哪一种模式当作人生的借鉴呢?

    如果仅仅从保全生命的目的出发,二者殊途同归,即使是栎树的“活命哲学”也无可指责。庄子寓言讲的就是在生存竞争激烈的世界里的一种消极的生存之道。

    具体到每个人怎样面对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这涉及到一种人生价值选择:你仅仅是为了长寿,你就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能够达到目的的方式,勤劳也好,无用也罢。如果你是想为了做一个对社会有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你可能不在乎生命的长度,而在乎生命的厚度。持这种价值取向的,除非你碰到的是勤劳能干的马的主人,你将既有生命的长度,又有生命的厚度,当然,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像栎树那样不求所为苟全生命,最终获得社神的地位而被人膜拜,历史上这样的人的确存在,我们通常说的“不倒翁”正是这样的。这里有侥幸的成份,在一个进步文明的现代社会,这不值得提倡与借鉴,与刘备那种“免从虎穴暂栖身”相比,这也算不得什么生存智慧。被一个心明眼亮的木匠看不起,足以证明被不明真相的愚民顶礼膜拜的价值虚无。

      把生命的价值放开,如果说“活着是唯一”、“生存下去就是硬道理”,有两句话值得我们借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而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倒是让这个社会的是强者与弱者都能借鉴的生存之道,而谁都没有道义的亏欠感。

    回到两则寓言里来,搞一个交叉,栎树如果落在马主人手里,你休想长寿;好马如果落在老木匠手里,你也休想得到善养。

    http://www.jyb.cn/high/sjts/201407/t20140720_59101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