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的公车为何不出彩?
(2014-02-28 13:10: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马年新春刚过,新一轮机关公车拍卖又成社会热点。沈阳市大东区公车改革的121辆公车首次进行拍卖,百余辆公车底价集中在数千元到两三万元。信息披露不够充分,车辆无人整理“卖相”差,车辆勘验只做表面文章,让很多有意向的人望而却步。(2月25日法制网)
每个嫁女儿的家庭,即使不浓妆重彩,大概也不会让其“素妆”出嫁。而公车不一样,从价格到外形,从信息透明到质量勘验,都不像是“待嫁”之势。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国企改革,有个现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姓“公”,它就被人为作贱,廉价落入内部人员手中。
没人享用,也没人使用的公车为什么没“卖相”,是车跟人一样,一旦不在“位”,它的价值就变形。竞购者不能试乘试驾,有的就在外日晒雨淋,轮胎瘪了无人管。公车没“卖相”,当然不是实事求是,是因为有人心中有“事”,不是遮丑而是掩俊,醉翁之意不难想象。有意向的人望而却步,自然有人心中窃喜。外界人越是犯晕犹豫,内部人越是有机可乘。公车跟所有的公共财产一样,其全民所有权在关键时刻必然虚化。只是挡不住的车改,让拥有改革话语权的人,对车还有一次“怠慢权”,所以,公车的“卖相”怎能不差?
如果这车不姓公,它势必要进入二手车市场程序,车主除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然会把车子精心打理,一定是把车最美好的形象呈现给买家。在4S店买车的人都知道,你可能很难知晓你打算购买之车的短板,却不难看到车的光鲜,还会获得若干赠品、试驾,售后服务的若干承诺。除了销售方的精心包装,还有众多购买者的竞争,一辆车经过市场的反复过虑之后成交,它的价值实现,八九不离十。在它面前,被拍卖的公车情何以堪。
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数量不下200万辆,这是一笔不可小视的国有资产。这一轮的车改,我们不要满足于让公车退出江湖,而要注目公车将以怎样的方式和形式退出;不要满足于形式上的评估和拍卖,重要的是能否真正引入二手车市场机构,敢不敢让公车出彩?车改是否成功,不妨看看“公车最终去哪儿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对公车拍卖正当其时,那些正在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信誓旦旦的车改官员,只要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该知道怎么做了。
新闻线索:http://he.legaldaily.com.cn/content/2014-02/25/content_5303071.htm?node=3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