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谢不杀之恩”致青春
(2013-05-05 18:27:57)分类: 视读系列 |
“五四”这天,以一种缅怀的心情,我观看《致青春》。也许是带着近期聚焦“校园凶杀”的有色眼睛,影片中百兽群居的丛林式校园,让人倍感压抑,怎么是这样?但又庆幸,影片只是爱情博弈的弱肉强食。揆诸现实,“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该是这群同学告别青春的当叹之辞。
青春,只开爱情之花么?校园,已成爱情猎场么?对该电影可否测试一下:给父母放专场,会有多少人替孩子们捏一把汗。给爷爷奶奶放专场,老人会不会惊恐地让孩子们卷铺盖回家。想起我的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我同样庆幸,孩子能够完好地走出校园,多不容易啊。
要不是剧中提及BB机,让我定位影片的时代背景是1990年代,我真担心,手机时代的“大学生二奶”,会不会在青春画卷中上位,那会让学生、家长和大学情何以堪。但影片仍然口味不轻,女主角的姓名我没记着,她“张牙舞爪”的爱情冲击波,却是让我深深铭记脑海了。唯有一个以学业为重的陈孝正,最终也没有成了污泥中的“莲花”。稍微温婉的阮莞,在忏悔男友扑向怀里时的温存,与男友告别后的伤心哭泣,给我心灵难慰藉,她却摊上了一个最悲惨的结局。还有那个毕业后开“出版公司”的隐身追求者,尚有一丝传统审美价值,也不过是厚厚乌云中的一丝光亮。
年复一年,一批批进入大学的学子,在感情方面,如冲出了栅栏的牛羊,见到丰茂的水草,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不消化不良,就因小失大。身边有此一例,一方状元的男孩,进入重点大学后,忘情吸吮爱情乳汁,三年下来,挂科成常,与女友及女友父母的期待渐行渐远,眼看好事难成,竟然在出租屋里残忍地将女友掐死。爱情的贪婪与校园凶杀也许只有一步之遥,现实比文学作品更残酷。
青春是季节性极强的宝贵资源,它既是产生爱情的沃土,更是扬起人生风帆的一片海洋。只有恰当地嵌入现实和人生,爱情才会有质地,人生也会因为爱情的滋润而成长。否则,就如剧中人等,虽说没有落入琼瑶式大团圆的俗套,也没有给观众暗示什么希望和力量。
我以为,对青春,不能以“终将逝去”来淡定;对爱情,不能恣意挥霍,纵情释放野性。女孩的矜持如果真的濒危,这比生态恶化好不到哪儿。男孩如果贪婪无遗、远离绅士,这跟沙尘暴和雾霾一样,会令校园十分糟糕。青春是“成长的岁月”,校园是健全人格、准备本领的熔炉。同学们为爱情遍体鳞伤地走出校园,这不是任何人的期待。
校园爱情,该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沐浴阳光,雨露滋润,从容绽放美丽,静静喷吐芳香,迎接夏日的考验,展望秋日的收获。远远回望青春的我,不该对青春人提出什么“苛求”,但愿意借用一段歌词,致青春,致爱情:
女生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慢慢地燃烧她不承认的情怀”;
男生则“清风的手呀试探她的等待,我在暗暗犹豫该不该将她轻轻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