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硕士当“楼管”勿须过度解读
(2012-09-27 08:49: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华中农大的硕士生鲁贝贝6月份毕业,7月份受聘本校“楼管”,和她一起受聘的还有同校一名兽医硕士生。她说:“我更喜欢校园的环境,留在自己生活过7年的学校工作,感觉很适合自己。”年轻、漂亮、温柔、好交流的大姐姐,颠覆了学生们以往对宿管的印象。该校新生覃韦萍这么感觉。(9月26日《长江日报》)
毕业即上岗,自己感觉适合,别人感觉悦目。仿佛是教育的成功,就业的凯歌。无需指责有人欣赏这种风景,社会现象可见仁见智。昨天媒体报道,武汉市另一女研究生受聘社区网管,自我感觉之好,两人如出一辙。如果这类高层次人真停留在这个感觉层面,就令人费解。
美女硕士留校管宿舍如鱼得水,如鸟归林,难道其本科和硕士学的是“楼管”专业?难道该校的“楼管”如此渴求“美化”和“文化”?难道学生对高校楼管的传统印象一定要颠覆?仔细想想,这些都没有必须的理由。
好在美女硕士生说了实话,她考过事业单位,也在企业试过,竞争太激烈。其实这才是理由。一般而言,应聘“楼管”,不过是她闯荡职场的一个节点而已,除了肯定美女硕士接受现实的勇气,没有必要对其选择“楼管”作过度的价值解读。
美女硕士们选择需要人幺(yao)喝的职业,既不同于焦三牛那样立志从基层成长和创业,也与女研究生从事城管、乡村教师不同,因为服务或辅助性岗位既不艰苦,也非高难,用研究生凭心而论属于“人才高消费”,不管主动与否。在发达国家,服务性工作多是中老年人承担。以中国国情,用不着一定要接这个轨,但也不必自娱自乐,自抬自高吧。
工作虽没有高低贵贱,择业得讲究人岗搭配。对“高端人物”躬身“低矮屋檐”,切忌一看就激动,勿用道德放大镜肆意放大,要用逻辑显微镜过细考察:当初本科和研究生学业是否学有所用,专业之外的人文价值是否理性健康,什么是促成各种就业事实上的因素,然后再来确定他们能不能引领一种新的就业风尚。也许人家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媒体和舆论如果给其预设高尚的价值,既会压得当事人喘不过气来,也会误导公众。
在武汉倡导青年新一轮创业之际,频见高层次人才跟着“感觉”走,其实是有刹风景的。如果过分害怕艰苦、不顾成本、计得失、图安逸,以一时的合适聊以自慰,不仅与所受教育不相匹配,也与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背道而驰。
新闻材料:http://edu.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9/26/17909891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