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伦敦的两个中国女孩

(2012-08-12 11:47: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系列

    在奥运时的伦敦,有两个中国女孩,一个是比赛的叶诗文,一个是看赛的蒋方舟。前者因惊人的游泳成绩引起欧美人的恶意质疑。后者却遭致方舟子对旧作的质疑——“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蒋方舟的文学经历“逆天”,叶诗文的游泳能力“异常”。但两人对质疑的态度迥然不同。叶诗文坦然接受各项技术检查,并用更加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后者太过淡定:不回应,别理他。比起叶诗文“感谢质疑”,蒋方舟明显跌分。
   
这里有文学评价和体育竞赛的差别。不管蒋方舟承不承认,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少女,在作家母亲的怀抱,有点“后天遗传”其实不足为怪。即使你承认《白字先生》一文涉嫌母亲代笔,大家也没有充分理由全盘否认你后来的文学成就。

不回应,反而招致更大的质疑。方舟子近日又曝蒋方舟2008年高考作文舞弊(中国新闻网),不怕蒋方舟继续沉默,涉及到清华大学招生是否特别关照了文学天才,矛头直逼司法机关和教育部门出面主持公道。

体育健将可以被人调侃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竞技体育更方便人们“斤斤计较”。正是这些特点,运动员对“质疑”,显然比“方舟相煎”来得痛快。16岁的刘诗文面对英美媒体和同行关于服用兴奋剂的质疑甚至诬陷,只能迎检,无法逃避。最终以《自然》杂志向读者和本人道歉落幕,叶诗文如出水芙蓉,清白展现人间。

人们希望蒋方舟亲口否认作假,效仿韩寒没有出路,在是非面前,沉默并不是金。笔者更希望偶像不倒。社会或者文学界应该产生一种类似检测兴奋剂的机制,让“蒋方舟们”跟“叶诗文们”一样,无法逃避,以证个人清白,还文学的公信力。我不赞成作家慕容雪村等人感情用事,以蒋方舟后来的文学成就来推断她以前不需要作假。

 

新闻材料http://www.chinanews.com/shipin/2012/08-06/news82356.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