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毕业论文何以成了“不伦之文”?

(2012-05-14 19:44:29)
分类: 时评系列

Yiqig昨天告诉我,他的毕业论文《智能电机状态监控---基于数据分析的方向》,被选送到国立大学获奖论文评选,如果成功,论文排位就应该是在全校6到8名之列,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据他进,费了心思的毕业设计,在学校与劳期莱斯(实习公司),都受到好评。但是,即使在国外,对毕业论文取应付态度的学生也比比皆是,他的一个中国同学,对毕业论文一直漫不经心,似乎也不会影响毕业什么的,照样在期待考研呢。

媒体一旦触动了社会的某根神经,在社会就会引起痉挛,类似的新闻接踵而来。毕业论文也一样,自华中师范大学某教授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答辨的观点爆红网络之后,与毕业论文有关的负面新闻不时撞入我们的视线。

清华大学研究生严俊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当年理科状元,因为毕业论文选题难度较高,导致压力过大,最终自杀。这是一个农民家庭培养的第三个名校骄子,却因尚未被证实的论文之难压垮。(荆楚网5月10日)

南开大学本科生杨超发论文,遭遇核心学术刊物歧视,要求把导师的名字署上,而且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因为刊物一概不太认同本科生,担心本科生署名降低了刊物的品味与档次。(〈中国青年报〉5月10日)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彭真明教授鉴于毕业设计造假或买卖成风,考评流于形式,大学老师左右为难,宣称不再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考评。纠结论文考评成为鸡肋不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中国青年报〉5月14日)

“要扳倒一名高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查查他的文凭和论文。”论文成了许多国家高官名人的“烫手山芋”。近日德国教育部长万沙被揭当年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论题竟是“良知教育”。(〈环球时报〉5月14日)

所举第一例,说明清华大学的论文要求是很高的,只是学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跟不上;第二例,说明好的论文得不到学术权威的客观认可,身份歧视倒逼成学术欺诈;第三例,说明论文主体与考评客体形成互害,导致互输;第四例,论文之恙,已经扩展到权力顶层和社会名流,不仅是中国教育之痛,而且西方发达国家政要也频频感染,严重损害了社会诚信与道德规范,学校论文不论本身如何,它的发酵已经成了幅射社会机体毒害民众心灵的“不伦之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