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交友 贵在“孤读”
(2012-03-25 17:38: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长江商报网址:http://news.cnxianzai.com/2012/03/390897.html
武汉全民读书月热闹无疑。但是,一个书籍阅读者如果只是陶醉在这些热闹的场所,书籍一定会怀疑我们的虔诚。闹中求静,要么是无奈,要么是励志,却不应该是读书的常态。
以我的体会,即使有闲暇,上班时间无论如何进入不了读书境界。只有在下班后、早上、晚上读书,当内心纯静到有一种渴望,书籍才能向我们敝开心扉。故我的“读书角”不在办公室,也不在餐厅、酒吧和咖啡馆,而是在床上、车上、厕所和其它无人喧闹处。
记得上世纪“高自考”,我总是悄悄避免与别人扎堆读书,在宿舍和两处办公室各放一门课程的书籍,节假日,哪里没人我就躲在哪。确需与人探讨,由我作主动选择。此法效果甚好,每次报考不论多少门,都一次通过。
首次参加本地领导干部选拔考试,我的大部分复习都在附近湖边度过。前面是平静的湖水,后面是遮天蔽日的树林。清晨,中午或傍晚,是我的最佳学习时段。这里的环境与时光最终馈赠予我的是不赖的成绩。
离去不远的兔年除夕那天,我独自一人来到归于寂静的公园湖边读《瓦尔登湖》,春节长假读完,我深切体会:此书不愧是寂寞名著,它的读者也必须是心底深处寂寞之人,而就连这些寂寞的人大概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能悟出书中的深意。
回归自然的阅读,让我想起儿时难忘的读书情境,手捧着书,骑在吃着青草的牛背上,直到牛的四蹄有节奏地踩着乡间小路回到家,静静地等我把它系在桩上,心神仍然凝聚在书中。
读一本书如结识一个朋友,读一本好书更如谈一次恋爱,不论是交友还是恋爱,进入实质性阶段,无不希望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被无关的人与事打扰。
经常从书籍中印证并升华自己的原始感悟,多是在独处时品尝与欣赏之中灵光闪现。如果说有人以为我看人看事偶有独特视角,是因为我少有正规院校与长期进修的锤炼,自由阅读获得碎片化知识,经过个性化的非典型联想和归纳,所得成果多出于“孤读”。
全民读书月活动对于营造氛围,分享成果,开阔眼界,肯定好处多多。但每个人受益多少却要靠读者自己。不经意间见到某个作家,接触到某部名著,或某句直入心底的箴言,都可能是你阅读的引子。只有当你的心灵回归到一个静谧空灵的状态,书籍才会将它的价值内核,似春风沐浴于你,如春雨滋润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