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干部出路不是一定要归还“官路”
(2012-03-10 06:12: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长江日报网址: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2-03/10/content_4974360.htm
“三鹿事件过去好几年了,一些同志受到处分,现在安排工作是正常的”。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这段话,对复出的吴显国来说是一股暖风,对百姓来说却疑似缺乏温度,对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孩子和家庭来说,着实有点无奈。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负有直接责任被免职。去年11月,吴显国列席河北党代会,社会对问题官员的复出提出质疑。
我赞成对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看一时一事,还要发挥他的长处和特点,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甚至可以假定吴显国复出是守规之举。只是担心组织宽容失度,让有些干部坏了记性,没复职几天,又给组织出难题,这样的事不是没有。给干部出路不是一定要归还“官路”甚至走上“原路”,理论上存在“永不启用”,要明确一个官员被追责后的“下游路径”。追责和如何复出,要与失职造成的损失相适应,让官员感受自己要付出必要代价的痛感,以儆效尤。
有些时候,我们对被处理的干部的同情,远胜于对受影响的百姓的同情。这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是一个干部成长重要,还是一方百姓福祉重要?那些重新启用的干部之所以不被群众接受,是因为群众眼里明白,他们的分量重过了视为父母的百姓。网友们说得好,“受害儿童的健康完全恢复了吗?受害家庭的赔偿完全落实了吗?三鹿带给老百姓的心理阴影还未散去,贬黜官员能‘正常归队’吗?”
时间不是伤病官员的云南白药。不是时间长了,人们淡忘了,又有新的热点了,我们就可以对问题官员施仁政。我们内心要有个底线,官员失职造成损失和痛苦恢复正常了,有关官员才能够有胆量走上前台。如果轻易复职,是不是可以质疑你的追责不一定合理。就吴显国被免职来说,这本身就不算处分,其中的深意可否探究。
质疑复出,并不是让被追责官员没有理由地闲赋在家。如果没有进入司法程序,应该像其它工作人员一样,做与俸录相应的工作。不论是组织还是干部个人,不要以为某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与现在主张的以民为本相比,谁下了都不足奇,这不算不尊重人才。美国不是总统个人的,届满或有了问题都得下,就是年纪不大,并有两届总统经验的克林顿,该下得下,不算浪费,这是一种政治文明。
材料引用: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12lianghui/content-3/detail_2012_03/08/13039753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