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言的中国留学生并非“忘恩负义”
(2012-03-07 07:50:24)
标签:
杂谈 |
不论什么原因,中国留学生在所在国爆此粗口肯定不对,必须向所在国国民道歉,直至接受与事件性质相应的处理也是咎由自取。但是,听说这名学生为此跑到中国大使馆求助,这就有些偏离事情本来的轨道了。
此类事件与新加坡对中国的一种复杂态度有关。2011年7月,一中国留学生发表了一段讥讽新加坡人的自拍视频,然后被就读的私立学校以“毁损校誉”为由开除。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事被人作为攻击政府留学生政策的把柄,让事件发酵,使得这名中国留学生因小失大。后来,又一中国留学生在观看了一场中国取胜的中新足球赛后,说面对即将进行的考试,我们不怕,反正有新加坡人垫底。此事再次被人制造话题向政府发难,要求学校开除,该生所在的国立大学没有就范,说我们是教育机构,以不介入政治为由,把这事给撂了下来。这次留学生失言,好事者改变策略避开直接纠缠政府,重点扰动网民情绪,仿佛全国人民都愤怒了,营造出中国人大量移民“哄抢资源”的恐惧感。
据国立大学其它中国留学生披露,事发前,该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与新加坡人发生了不愉快,然后在社交网上发了牢骚,“最烦的就是新加坡那些不小心碰一下就在那边瞪着你或者嘴里絮絮叨叨的中年老瘪三了,在新加坡狗比人多啊!”话肯定过了,但从语境分析,并非蓄意诋毁新加坡人,事后该生也道了歉删了帖。事情的严重程度不用我们隔空猜测,有待本月13日听证会裁决。就事论事,此事当不至于导致取消奖学金和开除。
至于被指责“忘恩负义”,根据笔者对孙旭这类学生留学的了解,有必要以正视听。孙旭所谓的全额奖学金,实际上是中新两国教育交流项目中新方提供的条件,是两国教育部门交流协议的一部分。这类学生应该是新加坡的一种人力资源引进,就如中国花钱买技术一样,本质上有交易性质。孙旭毕业后还有为新加坡服务一定时间的义务。教育交流的背后,有新方作为华人主体社会在人口结构与质量改善方面的考量,不是新加坡对中国学生的一种恩赐,更不是新加坡对中国开展的“希望工程”。要说,这类学生在中国至少是比较优秀的群体,如果不参加这样的交流,他们应该还有其它不错的机会。当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留学生,都应该遵守所有国法律,尊重当地人民,不应该伤害他人。屡次口无遮拦授人以柄,中国留学生当自省自律。
如果新加坡政府和教育部门能够清楚如实地诠释孙旭们的留学性质,既可以避免反复被人作为攻讦的口实,也不会因为中国留学生偶发之过引发国民情绪的过激和不当解读,反而更有利地推动两国文化教育的交流。
材料引用:http://www.ahradio.com.cn/news/system/2012/03/01/002093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