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政协“为了谁”?
(2012-02-17 07:27: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长江日报网址: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2-02/17/content_4963752.htm
广东省政协女常委刘伟宏拳打女记者,并扬言:“我打你怎么啦!”。这不是同性相斥,也不是政协职能与媒体职业的冲突,而是监督力量与既得利益者的不期而遇。打人者气势如牛,是因为身着政协常委的“红袍”。这不是旁观者的臆想,是她自己无意泄露天机,在不久前省政协会议发言的最后一分种,她三度感谢广东省委统战部某部长当初携提自己进政协,并直白是“为了不让弟弟妹妹受到欺负。”
此事并不因为打人者事后道歉而能止住我们关注的延伸,笔者的兴趣也不是盯着刘伟宏本身的拙劣言行上,而是洞察其背后的原因。某部长当初推荐也好力挺也好,可以说是为了政协或统战工作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为了发展经济而亲商重商,这无可指责。问题是,15年之后,角色如此错位,法律观念如此淡薄,议政论坛如此感恩,轮到自己接受监督时如此戾气冲天,表面出了自己的洋相,实际上泄露了制度和机制之弊。虽然没有充足理由一定要追究当初某部长的举荐之责,但可以说,她的表现令一级政协组织,包括政协运行管理机制和形象于尴尬。三届时间,她的名气随企业发展与日俱升,为什么政协履职就未能把一个具有朴素感情的企业家历练得稍微职业些理性些呢?
几个月前,广东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因受贿判刑11年,宣判后,她表白自己骨子里“热爱党”。有人分析这是失足官员的羞愧之言,我不苟同这样善解人意,却觉得女市长“热爱党”的复杂感情值得玩味。因为很多类似官员从白到红到发紫,除了主观原因,现实中,提拔和重用时有人鼓掌,出了问题和不可收拾时少有诤言,打着宽容的幌子迁就,以爱护的名义袒护,由此构成了组织和领导的“无能监管”。
以某些公职人员的政德和认知,除了把东窗事发当意外,他们止于“糊涂的爱”和“朴素的谢”不足为奇。可叹的是,在“热爱”与“感谢”面前,让代表党的某些组织和领导情何以堪。只给奶水,不种疫苗;只给权力,没划定边界,让履行公职的人陷于迷阵和梦幻,长此以往,“我是谁,为了谁”成了一个难题,对法律没有敬畏,对人民缺少谦卑,成了他们的职业常态,
也有慈善壮举的刘伟宏,说她没有搞懂“为了谁”挺令人纠结,但还是建议刘伟宏看看最近将要上映的《政协委员》,电影诠释的是某地方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民建言、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影片寓教于乐也许能够形象启蒙“加入政协为了谁”这个基本问题。如果真舍不下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最好脱下带有民意色彩并富有神圣监督使命的袍子,当你的企业家去。
材料引用:htt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