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飞”的领导和“停飞”的卡恩谁该汗颜?
(2011-05-16 16:13: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5月8日下午,海航执飞宁波至北京的两次航班均“被迫”延误,本应后起飞的航班却因一位“重量级领导”的登机而未按“先来后到”的原则提前起飞了。
5月14日下午,IMF总裁斯特劳恩·卡恩在准备从纽约肯尼迪机场登机飞往巴黎前10分钟,因涉嫌“性侵门”被当地港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员带下航班,并移交给警方。
卡恩因小失大,令中国人诧异。他何止是失去一次正常的按时起飞,当天布鲁塞尔的欧洲财长会议等待着他,次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因为欧债危机恭候着他,正处于关键阶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仰仗着他。关键的关键是,他作为热门的总统候选人担当击败萨科齐赢得选战的重任,法国政坛左翼社会党翘首以待。这样重要的人物,如此悠关的大局,如果说那个32岁的酒店女服务员不知轻重,难道同为官场闯荡的美国某港务局探员及纽约警方也如此糊涂?难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在地美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如此不明事理?
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大人物犯过小错,不要说根本不会进派出所,事发地政府或者所在单位也许会奋力扑火救驾,并且美其名曰改善“软环境”。可是,卡恩领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次日发表声明:卡恩严重违规,将面临纪律处分,甚至开除。声明中重申了该组织行为准则规定,“员工必须遵守最高道德准则,品行一致。”
卡恩在航班起飞前的“停飞”,整个职业和事业可能“停飞”。一个总裁犯了事,所在组织没有享给予任何豁免优惠,仅以员工准则一事同仁。不知我们中国大陆的那位“先飞”的领导当作何想?有关“让先飞”其实是某领导“要先飞”,机场工作人员曾与之沟通,坚持原则试图阻止特权,比当初克拉玛依教育局官员,虽然进化多了,但在美国有关港务局和警方面前,仍然是自愧不如。按下政治阴谋不表,卡恩已经很狼狈,那位“先飞”的领导——求证民意借助网络媒体的千呼万唤,至今没有出来回应的人,虽然苟且尊面,却有资格在卡恩面前汗颜。
笔者以为,“先飞”者遁形与“停飞”者祼身并非个别偶发事件的差别,是不同社会文化与法制环境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