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 |
分类: 时评系列 |
前几天写了一篇《科学家为何说幼儿园比大学更重要》的博文。意在抨击有的大学教育出于无奈,还得为大学生补习幼儿园的功课,告诉大学生怎样独立生活、怎样与同学老师相处、怎样讲礼貌、怎样遵守秩序,甚至怎样吃饭睡觉。事实上有很多大学生还需要(也有条件)请父母陪读。
刚才,我看明天上午的一个会议通知,正对通知的“注意事项”饶有兴趣,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正是这个会议单位秘书处工作人员亲切热情地询问我接到通知没有,我说接到了,接着工作人员再次告诉我,时间是明天上午9点,地点是某地的2号会议室,嘱咐我务必按时进场按指定座位就坐。我说:“知道了,我一定照办。”
这不禁让我反躬自问,参加一个普通的会议,除了提前发书面通知,还要再次电话提醒,不知还有没有网上通知。是上级机关和领导部门把我们当小孩呢?还是与会人员(其实都算是领导)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公务素养,或者存在着机关单位执行力普遍失去了信任呢(一个会议通知都恐怕送达不到,或者有人为避会竟然佯装没有接到通知)?
大家一定已经习惯了,不知从哪年哪月起,我们进入会场前,必定有一个会场座次表。除却会议规模大,需要给众多参会单位一个区域指向外,更主要的是会议组织者担心大家都往会场后排座,而临近主席台的区域恣意“飘白”,让领导看见不高兴,让摄影记者犯难。当然还有一个担心,大家都找自己要好相熟的人坐在一块儿,形成一坨一坨的,会场纪律更难维持。
“会场气象”的晴转多云曾经让我很尴尬。因为认真得有些过头的我,过去一般见会就往前排坐,特别是听报告和重要讲座,我都总是提前到会挤到前排,倒不是想向主席台展现自己有多自觉和积极,而是害怕自己对会议听不清楚,或者担心效果不好,竟有几次让自己形成“孤岛”,偶尔还有“越位”之嫌,让人调侃。有了会议座次安排表,我的“积极主动前排就坐”也没有必要了,因为我已经被“幼儿教育”或“规范安排”了。
令我寻思的这次会议通知中的一段“注意事项”如下:1。请与会人员安排好工作,不得缺席或代会,提前15分钟到会,按指定座位入座。2。遵守会议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意走动,不中途退场。3。会场严禁吸烟,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撇开一个会议的行政成本不谈,看到这样的会议提醒与忠告,我除了佩服会议秘书处工作细致周到几乎无以复加,就是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谓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感到羞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知道怎样参加开会了呢?
难道这些注意事项与那位老科学家所列举在幼儿园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有天壤之别?我们官员或者经常参加会议的社会管理者还有资格讽刺大学教育补幼儿园的课么?如果说大学生不如幼儿园里的合格小孩,难道我们官员比幼儿园的孩子更懂规矩更守纪律么?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位年轻记者与老科学家的对话:
记者: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老科学家:是在幼儿园。(记者诧异)
记者:在幼儿园能学到了什么?(似乎不相信)
老科学家: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要尊重老师和长辈;不要说谎;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这些。
如果让战争年代或者解放初期的人来办现在的会,恐怕是望尘莫及了。站在当代会议组织者的角度,我建议还要增补如下内容:不准在会场打瞌睡,不准在会议期间看与会议无关的东西,要用心听会,认真做笔记,积极举手发言,该鼓掌时要主动热情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