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技梦幻九歌楚文化屈原武汉文化 |
分类: 时评系列 |
《梦幻九歌》演出现场
“绸调”表现《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
女子柔术表演“东皇太一”
山鬼
大球扛标表演“大司命 ”
钻圈表演“东君 ”
河伯中的水怪
转碟
一缕光线照在巍峨的楚城上,重门开启处,身披白纱的圣女虔诚地沐浴,等待着祭祀时刻。伴随着庄严的乐曲,身着楚国宫廷礼服的群官鱼贯而入,在舞台中央摆开盛大的仪仗。昨晚,大型楚文化神幻杂技《梦幻九歌》一开场,我和现场观众就进入了一场魔幻的境界,大家不仅欣赏到了浓郁的楚风楚韵,还有蜚声中外的武汉杂技技艺。
这台节目尽管几个月前出镜就广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但在今年端午节这个小长假中,《梦幻九歌》与休假的市民见面,比起前一天东湖冒雨举行的龙舟竞渡更有蕴味。因为人们在纪念自己家乡诞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里,让武汉杂技披上了屈原《楚辞》名篇《九歌》的华丽盛装。作品表现了对神灵的眷恋,“怀忧若苦,愁思沸郁”,以寄托自己对楚国山水的思想感情,注入了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一次别具一格的祭祀,尽管这不是《梦幻九歌》主创人员的特别用意。
前几天见本埠媒体报道,武汉东湖将建本市第一个主题公园,估计古代楚文化会是主题应有之义。武汉杂技团隆重推出《梦幻九歌》,这个题目既巧又靓,抓住了荆楚文化的灵魂。梦幻,富于浪漫;杂技,精于技巧;九歌,代表楚辞。它以楚文化为主旋律作大背景,除了运用声光电技术,还耦合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舞台设计方法,吸收了欧美西皮士草帽技巧和诙谐轻松。其中最大的特点,无疑是把地域历史文化与地域现代技艺进行完美结合,在我们所观赏到的杂技中前所没有。
武汉杂质厅是国际杂技节举办地。每次杂技节,俄罗斯、美国、蒙古、朝鲜等国家的高难度杂技精彩纷呈,但很难感受杂技原发地的文化。而《梦幻九歌》赋予了杂技的文化内涵。荆楚文化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支奇葩,很多人知道它但不了解它,仰慕它但远离它。通过这场杂技表演,人们至少可以窥斑见豹。一系列杂技融合在《九歌》里,线条流畅,普通观众比较容易接受,也算是楚辞扫盲。说实话,我读过《离骚》,但《九歌》没曾读下去,看了这台文化杂技,我有心抽空找出它啃一啃。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与屈原的其它作品一样,奔放自如,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普通人读原作可能感到晦涩,很难读完。但没关系,如果你想了解《九歌》,了解《楚辞》,看看这场杂技,你可能还不全懂,但你已经因舞台效果受到了楚文化的一种薰陶。你会为楚国最终被秦国所灭感到扼腕叹惜,如果当初楚怀王听从了屈原联齐抗秦的建议,让楚国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后来将会怎样?楚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又将是怎样的地位与影响?这本身会让我们展开如屈原一样的浪漫主义翅膀。
《梦幻九歌》在屈原的《九歌》之前,加了一个序曲,中间合并了《湘君》和《湘夫人》,《礼魂》作为尾声,正文刚好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除了以营造原诗的历史面貌,核心就是表演女子柔术、转碟、绸吊、空竹、草帽、顶碗、跷板、钻圈、吊环等杂技,观众对杂技发出一声声惊叹,楚文化如一杯浓酒,让人们的情感如痴如醉。看过多次杂技,这种感觉从没有过,它彻底刷新了我们对传统杂技的概念。杂技技巧让人惊心动魄,文化精神令人荡气回肠。
几年前,我携家人游览天堂杭州,我们到了宋城主题公园,置身于南宋风情一座城,除了游人是现代的,其它都是古代的。最为让人惊艳的,是那场气势恢弘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叫什么名已经不记得了。通过这场歌舞,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亲身感受南宋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轮底蕴。在我们的记忆中,南宋的名声不是太好,退守降国,苟且偷安,醉生梦死,但这台晚会尽显南宋风流江南昌盛。中外知名的杭州一带丰富多彩的文化典故,一并浓缩在这台歌舞之中。白蛇传奇,梁祝绝唱,通过现代歌舞,特别是借助声、光、电技术,烹饪出脍炙人口的精神夜宴。
我妻子和儿子是第一次到杭州,也许他们以为天堂城市本来应该如此奢华地接待游客的,而我有着强烈的比较效应。杭州的南宋主题公园和这场歌舞夜宴,是这个城市最靓的名片。多次游历了西湖,这次观赏舞台重现的历史风光,让人直呼过瘾,酣畅淋漓,觉得重来一次不怨枉。
当时曾想,华中重镇武汉,总是抱怨九省通衢的水陆枢纽,留不住南来北往的客。上午到,下午走;白天到,晚上走;空中飞,不停留。武汉能否有个主题公园?武汉能不能把自己历史文化的精粹进行美声兼通俗的表达?这个想法差不多四年了,东湖主题公园和《梦幻九歌》让这个期待渐显端倪,只是觉得来得迟了些。
据说这台节目主旨在打造武汉杂技厅为永不落幕的舞台,如果东湖主题公园建成,为什么不能把这台节目作为主题公园的一个精品项目,向海外朋友四方来客介绍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呢?我想,主创人员一定有这样的设想,只是要把楚文化的神秘感演绎得更通俗一些,让普通观众看明白,淡化深刻性,增强愉悦感,打造成《印象·刘三姐》式的武汉旅游剧。虽然它不会有沈阳二人转那样火爆,也比不上杭州市“西湖歌舞”那样华丽,但它有牵动全球华人的爱国主义灵魂,有几千年来积极影响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屈原,这对于一个崛起中的民族来说,无疑具有更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梦幻九歌》能否留住过路武汉游客,让来自各地的游客通过一场演出就了解江城、记住江城,我们充满期待。(图片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