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白一彤不是基层民主的"报春花"
(2009-03-08 17:22:33)
标签:
白一彤村长陈水扁高杰村杂谈 |
核心提示:我们需要知识的民主还是情绪的民主?
昨晚央视一套为纪念三八妇女节制作《我们的田野》专题片,在展示农村妇女参政热情和风采时,再次推出陕西高杰村民选村长——19岁的在校女大学生白一彤。如果说这一事件可以算作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典型,却不适宜作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典型。
人们质疑一名19岁的大二女学生高票当选陕西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村委会主任职务一事,原因很简单。在校没有毕业的大学生,无论知识水平,社会经验都有待历练,她年龄上只是一个孩子,从白一彤拟对村里实行军事化管理这一举措来看,说明她的思维层次与方式尚不具备与职位的匹配性。
高杰村曾有4次选举均以失败告终,没有一名候选人得票过半。而没有任何基层基础的白一彤一举高票当选,并不说明她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救星,只不过是外来和尚好念经的重演,是一群选民暂时可以妥协的结果。与时下省级大员一样,基层群众也服空降?这是笔者没有想到的。
据后来媒体披露,白一彤原本是该村人,后来为了上好学,其父亲花钱到县上买了城镇户口,白一彤成了“双重户口”。其父动员上大学的女儿参选,是想让白一彤替有能耐有威望的爷爷还一个心愿。白一彤通过表演古筝演奏,发表竞选演讲,承诺10件大事,选民461,得票450张。其父白延林是镇上干部,现供职于西安某杂志社,为女儿提供了80条建议。二伯是新恒安集团董事长,总资产达六七千万元,拥有本省规模最大的红枣加工基地。家族长辈们在村里挣下的好名声和家族力量,成了她参选成功的重要背景。
这涉及很多问题,白一彤的参选资格是否符合?我们国家存在“双重户口”吗?竞选是父辈的能耐还是个人的能耐?高票投给的是她本人还是有势力的家族?了解到幕后真相,这桩选举社会公信力无疑要打折扣,我们无法不怀疑这位最年轻村长的生命力。与其它的农村基层选举一样,我们不能给予过高评价,不能寄予过高的期待。我们不排除白一彤的成功可能,单就选举来看,陕西高杰村民选结果是个怪胎。
制鞋的人要经过培训,病人要找到医术有素的医生。而国家生了病,就应该找最有智慧最优秀的人,这本是对民众的最终关怀,却被理解为轻视民众,被批评不尊重民主。但这不是简单的多数人意见所能决定的。民主的低级阶段才是多数人的意见。爱因斯坦与白痴的意见绝对没有同等的意义,但在决定多寡的表决里却有同等的意义,这是不科学的。要想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是多数。知识要被多数人接受必须有一个过程。多数应是真理的多数知识的多数,而不是情绪的多数表决的多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是民主的最大困惑。
最容易赢得多数的是演讲家、鼓惑家。民主的滥用会毁掉民主制。追求知识民主路线,不是简单的表决多数,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理性选择。不要推崇无知道德,越没文化越质朴越高尚,没有知识的道德是靠不住的。现代民主应该是知识的民主,理性的民主,它不仅是多数人意见的投票权。民主有时也会失去理性,也会犯错误,但民主可以改变错误。而一旦发生了专制,错误就难以挽回。
用这段话反思白一彤当选村长,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思考空间,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与预期。台湾民主政治就是一个高层面的参照系,民选选出一个陈水扁,但他不是台湾人民想得到的最好结果,他祸台殃民,最终通过民主,陈水扁下台并鋃铛入狱。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但民主也不是足金,所以,我们不能拒绝民主,也不能苛求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