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劝导交通违规的效果不抱信心
(2008-08-30 18:43:52)
标签:
杂谈交通秩序长江短笛 |
分类: 时评系列 |
今天上午9点半到10点半,我在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一处干道的公汽站值勤,主要是劝导行人不能横穿马路。我虽然打着雨伞,但仍然按要求戴上规定的鸭舌帽,右手持印有创建文明城市规范交通秩序的小红旗。这儿背后是一绿荫广场和一个酒店,马路对面是成片的老居民区。我面对马路,左手200米处是一十字路口的人行立交桥,右手差不多200多米处,是红绿灯下的人行道,我主要负责公汽站这段劝阻行人横穿马路,维持站台秩序。
以前,不论是自己驾车还是行走,看到路口不少像今天我这样的人,拿着旗子戴着授带,站在路口,却像个普通驻足的行人,并不怎么管事,别人爱咋走就咋走,根本不起什么作用。这些人可能都是学驾照被安排在这儿例行公事吧。今天我来与他们不一样,这是全市统一行动,集中整治重要道路交通秩序。所以,我还是蛮有信心在双休日履行好一个市民公益责任的。
可是不到一分钟,就有人从我身边直冲马路中间走过去。我吆喝着:“不能从这儿走。”这人还听话,退回来了,我对他好生说:“请到右边去走人行道。”可是当我再向左边看时,已有三个人抱着小孩提着包走过了马路的中间线。我喊已经来不及了,当时来往车辆很多,担心我一喊,反而惊吓了他们。站在我身边有一等车的老者说:“这些人不怕违规被撞死了白死啊?”我说:“好像没有这样的规定了,要以人为本啊。”我们一起摇头叹息:“中国人的交通习惯真是没有办法。”
靠我这一边,我可以尽量劝阻,守不住拦不住,至少让这些违规的人知道有人在管理,我这样想,尽管很多人听见你在劝阻,看你不是“制服”,根本不当回事,径直往前走,我还是认真履职,权当宣传嘛。可是,有更多的人从对面横穿过来我就顾不过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有一辆辆中巴就在对面停车,而那儿根本没有车站,我不可能跑过马路去管乱停车的中巴,我过去本身就是违规了,没办法。看到对面横穿马路过来的人很多,我好像输了理似的,不好很大胆地阻止这边的人横穿马路了。
习惯于忠于职守的我还能做点什么好呢?我就挥动小旗让候车的人站在站台上,可是仍然有焦急等车的人跳下去张望来车。这还好,可气的是一辆辆黑的士大大方方地停在站台前等客,而公汽和巴士来了反而不能停到位,要么不到站点,要么越过站点停车,惹得候车者一阵阵奔涌。我要黑的士司机把车开走,多数人对我眼睛一瞟,不予理睬,直等到有人上车,他们才肯离开。
这几天,本埠的报纸和电视上讲,由机关街道社区组织几千人上马路,主要是协助交警整治交通秩序,特别是行人乱走,机动车乱停。可是,我举目张望,巧得很,枢纽性的十字路口以往总有交警值勤,今天反而没有看到影子,我们的值勤与规劝怎不显得无奈或无助。我后来仔细看了一下,即使被我劝阻回来的行人,没有一个上左边的人行天桥,更没有一人走到右边200米外的人行道去过马路,大多数是沿着马路车行道远离值勤点,差不多20米,依然横穿马路过去,这算是给我面子的了。
扪心自问,如果我是行人,很多时候也与今天的他们一样,相信自己能够敏捷地闪过车流抄自己的便道,这是一种传统意识更是一种公共生活陋习。如果不根本提高市民的交通素养,如果没有对违规者的惩罚措施,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如果没有全方位的立体整治,仅仅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检查这几天或这段时间搞突击,肯定不能让一个城市的交通秩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想起了新加坡人,当初为了培养公民良好的公共道德习惯,在每一个公厕旁长年派人值守,对方便后不冲厕所或者没有冲洗干净的人,揪住不放。对于在公共场所乱扔杂物者,逮住了不仅罚款,还要穿上马甲做几天清洁工。在拥挤路段和场所,专门有人劝导排队,坚决不让少数人投机取巧占到便宜。就这样长期抓、细致抓、全面抓,一个文明国家文明城市就这样诞生了。
像武汉市这样,“游击队”出动,“正规军”不见了;管住了行人,管不住机动车;管住了公交,管不住“黑的”;管了今天,不一定管明天;管住了听话的,放了强蛮的。如果不下更大决心,没有全面持久的措施,为迎检而突击整治,抓而不紧,管而不严,不如不抓,等于不管。就像一个重病人,你不下猛药,一点轻剂量的药片还要裹着糖衣,你不仅阻止不了病情恶化,反而让病体产生抗药性,到头来更不好收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