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为何不戏谑“做俯卧撑”?
(2008-07-28 22:22: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系列 |
奥运会倒记时10天的一份礼物:一份最经典的北京奥运金牌竞猜试卷
做俯卧撑本来是一项锻炼身体的活动,没想到一个新闻发布会,让“俯卧撑”几个小时成了网络热词。已经一个月了,我却不理解这个词到底蕴含什么确切的意义。但大致知道是对人不相信,认为拿做俯卧撑当托词可能另有隐情,于是就用俯卧撑来戏谑此事,以表达内心的不满。还有一种说法,是表达对时事不关心、不评论,只做自己事的态度,等等。
而我不敢苟同,因为我在二十岁左右,一旦把做俯卧撑确定为自己一段时间的健身指标,我是会在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坚持做俯卧撑的。除开年轻时与伙伴进行做俯卧撑比赛,按我的性格,往往是在比较僻静的地方一个人做,因为做到一定极限,身体动作会变形,要坚持下去,必须避开有人观赏的压力。所以,没有特别的理由,我相信当事人做俯卧撑真实可信。
当“俯卧撑”的名声很不好时,有人不嫌弃它,而是拿起它作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很了不起。7月26日晚,身价388亿人民币的台湾巨富郭台铭迎娶33岁美娇娘曾馨莹,在岁数悬殊的情况下,有些好奇之人一厢情愿地担心起“力不从心”之事,结果,57岁的郭台铭一口气连做了30个俯卧撑,力证自己身强体健,赢得满场掌声。这个婚礼花絮在我手头平媒中没见报道,是在凤凰网上看到的。但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郭台铭如果忌讳一个网络热词,他是没有勇气迎娶小自己24岁新娘的。一个发达社会的成功男人,即使57岁做30个俯卧并不是高不可及。当然,他根本用不着身体力行证明自己,我佩服的不是他能够做30个俯卧撑,而是他不怕做俯卧撑惹自己一身臊,更没有在意俯卧撑一词在中国民间俗语中有“性行为”的喻义。
无独有偶,上周六聆听来自台湾的超级演说家梁凯恩的演讲,他也没有僻讳自己做俯卧撑。我立即从他自述由别人撰写的自传体《别说不可能》书中查到,梁凯恩曾经设定并已经完成的人生目标第53条:就是一天做俯卧撑5000下,持续达到4个月。他是一个高中念了9年的差生,一度成为一个忧郁症患者。他曾经绝望,想到过死亡。他恨自己弱小,被人欺负而无力还击,受伤住院时痛定思痛,出院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决定做俯卧撑,顾不得伤口撕裂的疼痛,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让自己强壮。因为有人告诉他,如果一天能做150下俯卧撑,就会有胸肌,穿起衣服就会很好看,就不会被女生看不起,更会有力量。他把做俯卧撑当做磨砺意志实现人生转机的一个手段之一。开始,他每30秒做完100个俯卧撑,休息一分钟后再继续做,一次做三个小时,然后逐渐加量,终于达到每天做5000下俯卧撑。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过去了,梁凯恩像魔术般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使内在的力量苏醒。他变成一个年轻帅气的超级演说家,成长为超越极限公司总经理,成为演讲舞台聚光下的焦点人物,获得14张国际证书,不仅在台湾本土名声大作,还在大陆和新加坡开设了营销顾问公司,演讲次数达到了2000场次,他的演讲如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不仅实现了不可思议的美好生活,而且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语文老师向学生讲解《司马光砸缸》,因为城里小孩大都不知道缸是什么东西,对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发出很多质疑,最后的结果是推断出这个故事纯属编造。由此我担心,俯卧撑这样的词,今后如何在体育课上向一代代年轻人解释成了新的问题。我希望俯卧撑保持它本来的意义,保持原生态。
做俯卧撑本是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其主要作用是提高上肢、腰背和腹部肌肉力量。如果有人只会这样解释,一定会被智慧网民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