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英国奶奶沈阳少女偷面包自杀感悟叹惜 |
分类: 时评系列 |
5月18日,沈阳市东陵区榆树屯小学五年级学生黄绢(化名),一整天滴米未进,虽然明知不对,但饥饿万分的她还是没禁得住酥香可口的面包的诱惑,在便民店内将一个价值约2元的面包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店主发现后,少女几次求店主饶了自己,店主不依,屡次宣称将要把此事告发至学校,让同学都知道。有人替黄绢求情,并愿意垫付面包钱,店主执意不从,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小玲非常难堪和恐惧,店方招来联防队员后,黄绢“哇”的一声哭起来,晚上,黄绢留下了遗书,告别了人世。沈阳警方一位知情者透露,女孩的死因初步怀疑是服毒自杀。
这起因一个面包引发的命案,让笔者想起一个在很久以前发生在英国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的起因也是面包,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
有一个老奶奶,因其儿媳早逝,独自扶养几个孙子,一天,家里已经没有东西吃了,看到孙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偷了面包店的几个面包,被店主发现而将其告上了法庭,法官问她,是愿接受十五天的拘留还是接受十英镑的罚款,老奶奶说:“我要有十英镑还用去偷面包吗?我愿接受十五天的拘留,但是我坐牢了,谁来照顾我的孙子呢?”这时,一位绅士站了起来,说:“老奶奶,我建议你接受十英镑的罚款。”接着,他拿出十英镑放在老奶奶面前,转身面对着旁听席上的人们说:“我是本市市长,现在在座各位每人罚款五十便士,这是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要一个老人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冷漠城市的罚款。”
不知道发生在英国的这个故事的确切时间,但偷面包的英国奶奶和中国少女都是因为贫困饥饿所逼,这是没有疑义的,偷的东西同样是面包却是有些巧合。令人不解的是,同样是面包引出的故事,中国故事比外国故事的听起来总是凄惨得多,这也应了那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句话,令人生出许多感慨:
英国奶奶经历人生沧桑,抚养孙儿到了走途无路时去偷面包,故事听完竟让人有一种“偷得有理”的康慨之气。而中国少女在便民店产生一念之差,让人感觉的是她幼小的心灵里堆集着无穷的孤独、无助、可怜,无法释放。如果有父母兄长或社会的些许呵护,实在渺小的面包怎能击溃少女纯真的道德防线?
从已知的故事中得知,发生偷窃面包事件后,英国奶奶并没有受到来自店主方面的羞辱,而是直接明白地享受了法庭受审的待遇。中国少女被店主发现偷了面包后,惊恐万状,反复求饶,面临着被告知所在学校的极端尴尬境地,事情严重到天塌下来一般。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也许英国奶奶受到的惩罚比中国少女严肃严重些,但人格方面的损失和精神遭受的打击,中国少女却是致命的无可挽回的。
也许中国法律没有给予这等小偷能够上法庭的待遇,黄绢偷面包被捉的现场实际上接受了所谓的道德审判。不,实际上是一场精神酷刑。一场由原告充当主审法官的审判,这种审判只凭原告的义愤,其判决结果可以无视事实轻重,可以不按法律准绳,让一个柔弱少女承受远远超出应该承受的伦理道德责任。这比起英国庄严法庭审判英国奶奶,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奶奶在接受惩罚时,还有两个选项。中国少女当时感觉唯有一死可以解脱。严肃的刑事法庭给英国奶奶保留了人格尊严和一家人生存下去的机会,但也不失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道德审判。而中国少女出庭的“即兴道德法庭”,却让小姑娘颜面尽失精神崩溃以至生命之花的凋零。
不管是道德法庭,还是刑事法庭,英国奶奶与中国少女都得到了“旁听人”(旁观者)的同情与支持。所不不同的,英国奶奶得到了该市市长的仗义帮助。十英磅不足挂齿,沉甸甸的是市长把面包事件作为市政府的耻辱,给足了小偷的面子。中国少女在万分尴尬之时,曾有一个村民要为她垫付面包费并请店主原谅这个孩子,这根少女陷于汪洋之中的救命稻草,却遭到店主无情的折断,活生生把一个少女逼上了绝路。
英国的面包引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责任意识、公仆的悲悯情怀、国家的法制精神、社会的人文关怀、人格的至高无尚。我们不得不反思:少女黄绢的死有多怨,中国的和谐之路法制之路还有多远?少女的死自当让有良知的人扼腕叹惜,反思屡屡,但对于黄绢来说已经毫无意义。
令人欣慰的是,黄绢自杀事件发生后,她生前所在的沈阳市东陵区教育局,针对黄绢自杀等近期接连发生的学生意外死亡事件,立即召开了教育系统安全工作会议,决定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以提高学生抗挫能力。同时,进一步对该区单亲学生、孤儿和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出来后,该区政府将对这些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多的福利和保障。但愿这些后续举措不要成了一种雨过地皮湿的形式主义,能够产生像英国那位市长一样振聋发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再发生黄绢那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