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两性话题恋爱婚姻 |
分类: 生活系列 |
有人说恋爱婚姻是一所学校,我就试图借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来对这所学校进行一番分析,看看能不能自圆其说?会不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的第一个观点:恋爱是应试教育。其理由:
1、升级心理。恋爱中的男女双方都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占有欲。只要钟情就很容易升温,急于见面,急于同居,急于结婚,直奔主题,操之过急,就像学生急于升级升学一样。
2、最优心理。自己极力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男孩甜言蜜语女孩卖乖做巧是这一心理的最集中表现。追求对象也是标准趋高,就像学生追求高分一样。如果是男孩,目光无不盯住校花班花,只讲好看不管好不好吃,不到不得以决不降格以求。
3、赏鲜心理。面对异性,情窦初开,如胶似漆,如饥似渴。异性对自己有如磁场般的吸引力。就像对一门新开的课程,捧到新课本爱不释手。就像看到一篇自己喜欢的课文,如痴如醉。爱情的美酒源自于此。
4、比较心理。与自己的期待比较看是否达标,与别人的对象比较看是否有优势。与兄弟姐妹比,与邻居左右比,与圈内圈外的朋友比,是不是适合自己似乎并不重要,而是能不能比得过别人,能不能让自己有面子才是恋爱的目的。
5、单纯心理。选对象常常偏执一项,或相貌、或地域、或职业、或身高、或身份,凭一时认识,一已判断。教条与宿命的观点充斥期间。像学生有偏课喜好,只求一点,不及其余,不能做到全面考量,综合把握。
6、赌博心理:恋爱中人容易孤注一掷下赌注,强烈、浪漫、疯狂。像是报志愿,对自己的认知很难把握准确,然后碰运气。为了赌赢,贪黑起早、加班加点,押题猜题,海誓山盟,让人总有心跳的感觉。
应试教育就是选拔淘汰制,由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了教学活动追逐的目标,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活动、劳动教育都受到忽视。恋爱也一样,只要最好不甘刚好,要不然就淘汰重来。只要感觉好,只管当前,不管客观条件和未来走向。男女双方走进这所学校有点像进超市,有点像是吃自助餐,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可以挑肥拣瘦,信马由缰。可以孤注一掷,不顾一切。
我的第二个观点:婚姻是素质教育。其理由:
1、目标长远。结婚后需要责任感,必须有长远规划,白头偕老,相守终身。不是只图一时之快感,眼前之欢乐,讲究细水长流。要立志做大的课题,靠新鲜感、靠感觉、靠单方面的感情用事是做不成的。
2、融会贯通。结婚后双方要相互包容,思想碰撞,取长补短要成为生活常态。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这种潜能需要融会贯通,需要相互挖掘才能浮出海面。
3、全面兼顾。结婚后的关系不仅男女个体双方,而且是双方家庭双方的社会环境。不仅要培育好感情生活,还有经营好物质生活,还有面对生育后代与瞻养老人。不能靠特长立足,也不能有致命的短板。
4、回归现实。结婚后必须放弃年轻时的教条,从浪漫的天空回到平实的大地,激情降温,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都必须一一面对。
5、相争相容。不相争就不会成长,就不真实。不相容就不能长久,就有可能退出。虚心接受意见很不容易,要追求和谐求长久就必须求同存异,不能像恋爱时谈不拢就分手。
6、直面真相。成家后喜怒哀乐、幸福惨痛全盘托出。一直到老都会不断犯错误,你就要有面对真相的勇气。碰到任何问题,你都要坦然的理智,以保证婚姻不至于破裂。出现婚姻的天敌,更要慎重权衡,妥善处理。
我的第三个观点:恋爱中的应试教育不可逾越,婚姻中的素质教育不可或缺
婚姻相当于恋爱人完成了基础教育进行应用阶段。要做课题研究,要面对现实问题。需要综合素质和现实能力,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重头再来。在男权社会的今天,笔者赞成这样一个观点,妻子应该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丈夫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校长和学生要用终身的努力来完成这场素质教育。成功的素质教育的标志,是丈夫要做这所学校的关门弟子。
中国现代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关系,本来也没有说清楚。有对立说,有统一说,有辩证说。一般而言,应试教育总是被人贬斥,素质教育总是被人追捧,似乎青少年的教育应该直接进行素质教育。
但男女之间的相识相知相恋必须先经过应试教育。在恋爱婚姻这所学校里,恋爱阶段,普通男女不可能超越应试教育这个阶段,这是年轻男女成长和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因为有应试特征,才让恋爱有魅力有回味。我们无法反对恋爱中的应试教育,然而,男女双方如果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绝对应该摒弃应试教育,必须走进素质教育。否则,不是校长辞职,就是学生出局。坚持素质教育,两颗心在撞击中回复到了温存和欣赏的阶段,教育活动得到升华,两个人的日子才能天长地久。
两性文章链接:男人一辈子需要几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