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评系列 |
得知重庆富姐红艳宣称愿意包养湖南作家黄辉时,有年把网络生涯的我,产生的第一反应是炒作。过细读罢报导,原来红艳也是文坛作家也,她对叫喊生活穷窘的黄辉惺惺相惜,想用资助方式帮助其度过难关,仿佛让人肃然起敬,以为是娱乐记者们无事生非,把好经念歪了。
不料从网上看到红艳博客,她对自己包养黄辉一事作了权威诠释。她说:我毅然做出包养黄辉的决定并与黄辉私下达成了包养他一年的协议。有人建议我把包养黄辉改为资助黄辉,这样就会迎来一片赞美声,可我偏偏用了包养二字。从内心来讲,我还是比较喜欢带有时代感的词——包养。看了她的博客相关文章,诞生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是红艳借黄辉炒作自己。
文坛商海两栖的红艳包养黄辉,只不过是现代文人炒作和商人营销连体儿。放言包养男人是她的胆识,守住资助的底线是一个年轻女人最后的遮羞布。只可惜把一个毫无风骨的男人当成了天底下最值得她同情和扶持的人,这除了在网络浪得小小虚名,实在是她作为文人炒作和商人营销的一个败笔。
红艳为什么不去救济重庆的济弱势群体?她口口声声不忘自己曾经是学生的艰辛,本可以资助无数贫穷学子。揣度聪明的红艳,她一定深知,那样影响力太有限。一旦树立正统形象,还会束缚自己手脚,这是当今与时俱进的大多数明星们所不取的途径。
其实,这是重庆红艳与湖南黄辉唱的一曲双簧。男人厚着脸皮自称:在精神上追求独立和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身体上的不自由和对来包养他的对象尽自己的义务,包括性。红艳本一美女,硬是不要资助内核坚持包养外衣(很多真正包养者避之不及),故事的精髓就在这里,读者网民中的轰动效应缘于此,包养二字的魅力可见一般。红艳是否想到,在她同情黄辉无奈(我看是虚情假意)时,不知道有多少国人为一个文化女性感到悲哀。
如果古代文化巨匠曹雪芹在九泉之下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叹生不逢时。大约在乾隆元年,曹家家道彻底败落。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怎么就没有想到向社会呼吁包养啊?他怎么没有遇到红艳小姐呢?曹雪芹不仅生活穷困,而且政治压力思想情绪比黄辉大得多。如果有人包养,《红楼梦》就不至于留下后四十回让别人狗尾续貂,也许可以写出红楼梦下集,也许还能写出绿楼梦、蓝楼梦等姊妹篇呢。红艳没有早生两百多年,落得千古遗恨啊。
二百多年过去了,曹雪芹不可能重新活过来。窃以为,红艳如果想达到商业营销网络炒作效果最大化,曹雪芹倒是一个值得包养的精神男人。不是有无性神交和精神恋爱吗?红艳当然不能奢望包养曹雪芹会有多大的回报,或者指望老人家再有什么传世之作了。什么版权、稿费和目前红楼选秀的收入都不可能与红艳有什么关系了。但这是个比包养黄辉更有文化价值的创举。几个月前不是有个国学辣妹勾引更为遥远的孔老夫子,陡然蹿红网络吗?所以,红艳包养黄辉不如包养曹雪芹。曹雪芹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这比穷困中失志、无奈中无为的黄辉,不知要抬高富姐的人气多少倍。这样既不要对现实的人承担义务,又攀上了高枝,为自己不灭的文学梦奠定基础,红艳不知是否想到过?
- 杨犁民
- 文刀
- 小毕总
社会不要太鼓励年轻人创业 - 长江短笛
红艳包养黄辉不如包养曹雪芹 - 自由畅..
缓解买票难先从售票制度入手 - 佳珊
向博友奉献近期时评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