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系列 |
最近几天有些堕性,不想动脑筋,就亲近电视节目了。我没有理会一直喜欢的历史大片,如《大明王朝》啦,《卧薪偿胆》啦,还有央视的《星火》等,而是一头扎进了本埠文艺频道的电视连续剧〈媳妇〉。这部剧看似亲情剧,实则是一部家人用爱融化抑郁症患者痛苦心结的心理剧。因为到了十几集才赶上,确有相见恨晚之感。
片头字幕大意说:像蓝色病毒一样的抑郁症正在人群中弥漫,现在已有3%的人患有抑郁症。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人类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杀手。呼吁社会关心、关注、关爱患有抑郁症的人群。
高母(男主人翁高天宇的母亲,彭玉饰)的抑郁症可能是前十几集介绍的主要内容之一。原因大概是从县长职位退下来后,角色失调所致吧。来到南方城市与儿媳同住后,总以为儿媳不和家事不顺是自己的原因,经常自责。十分孝顺的儿子和媳妇帮她看精神科医生,她拒绝承认自己是抑郁症,拒绝吃药。在孙子中考失利上高中无望时,又遇到儿子媳妇准备离婚,感到生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发展到买来老鼠药准备毒死全家。幸亏媳妇及时带回了曲线解决孙子上高中的消息,才中止了这一悲剧发生。
高天宇(陈锐饰)研究生毕业。在一家工厂劳资科工作,可能工作不太顺利,厂方领导将他贬为工人下到车间去干体力活,并只给三个月的试用期。可是车间干粗活的头儿和同事看不上秀才出生的他,意欲辞退高天宇,美其名曰让其另择高枝。高天宇为了不影响儿子的中考,不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到外地却另起炉灶,只好忍辱负重地苦着自己。加之妻子单位关于老婆的绯闻,使他感到自己社会地位的变化遭致妻子对自己有了二心,压力陡然增大,经常酗酒,耍酒疯,打骂儿子,发展到打骂妻子,最后发展到要与妻子离婚。
田歌(娟子饰)是本剧的最重要角色,与丈夫是大学同学,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恩爱夫妻。在家庭发生一系列生活事件时,她始终是一棵顶梁柱。她是该市一家女性杂志的知名记者和编辑,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口碑,但也招致单位饶舌者的中伤。因此受到丈夫以至十分通情达理的婆婆的误解。但善良的田歌仍然为了婆婆的病、丈夫的工作、儿子上学操粹了心。在她心力憔悴之时,因管娘家小妹的不慎交友之事,为了不使自己的哥哥事业受到影响,自己揽过了一起刑事斗殴案而被公安拘留十五天。走出拘留所,她的大脑一片空白。接着在单位受到“内退”处理,她的精神彻底崩溃,感到人生无望,也不愿接受亲人们的精心呵护。最后发展到跳海自杀。
这是该剧中最为典型的几个抑郁症病人。我在心理咨询书常见异常心理症状中查证,他们分别是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方面比较典型的病例:
高母:是一种自罪妄想,又称罪恶妄想,毫无根据地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儿子一家的和睦,死有余辜。主要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发作,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意志行为障碍,反复做刻板动作,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事情。
高天宇:是一种嫉妒妄想,坚信妻子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跟踪监视妻子的日常活动,想方设法寻找所谓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田歌:她的病症可能属于情感障碍中的典型病例。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苦,精力不足,失眠多,喜欢独处,对社会变得顾虑重重,原有的爱好和兴趣不复存在,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差,长吁短叹,思维迟缓、情感低落,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多见天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田唱:田歌的亲妹妹,她的交友不慎和导致姐姐与姐夫不合,最严重时导致姐姐田歌自杀,都源于她也有抑郁症,也可以在思维障碍中找到她的标签——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玩耍欺骗,反而认为这是真的,不愿意不接受这是欺骗。
这部剧还在继续,但心情已经很沉重。为自己?为家人?为朋友?为同事?为单位?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说不清,兼而有之。感概很多,一时难以言表。
剧本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社会和警醒人们,当然是专家学者们的善意与权力,但产生这么多的抑郁症,社会心理学及其专业工作部门恐怕难以承受之重。想起当年送温神(血吸虫),那是要靠变革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任务。剧中的哪一起抑郁症不是社会的不公不正不安全不健康引起的呢(高母病因不详)?没有和谐社会哪有健康心理?不疏导社会矛盾,心理咨询最终可能会沦为雕虫小技而无可奈何。
治疗心理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要靠心理学的理性去矫正患者和非理性。这一原理看来只适应于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医师接待普通患者的一般临床行为。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靠对患者最为关注的家人亲人们的真挚感情融入其中才能解决问题。这与影片〈爱德华大夫〉一样,又是一个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悖论。些剧主题是亲人的爱,片头片尾曲分别是〈爱的轨迹〉和〈爱是你我〉(两首非常感人但风格各异的歌曲。有哪位博友能在网上找到两曲,敬请转告)。
靠家庭温暖,靠亲人的抚爱去治疗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这是编剧描绘的一个理想化的蓝图。高天宇家及其大家族还不算特困阶层,这样的事要是摊在更加困难更加普通的的家庭,多少人自闭了也就自闭了,自杀了也就自杀了,家破了也就家破了。因为有多少家庭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还有当过县委书记的婆婆,当过工厂领导的外公,正在当厂长的哥哥呢?
现在我才有所明白,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比如抑郁症。我们的父辈、亲人、朋友、同事,有多少人已经为此承担过精神疾病的重荷与煎熬,有的甚至已经自生自灭还不得真相。想到这样,相信很多人心里会滴血。我们要珍惜生活,呵护心灵,过去只晓得要勇敢地承受和担当,现在要晓得释放、发泄,晓得对自己也要宽容、原谅。如果抑郁症这片阴云不幸笼罩住了我们的生活,也要勇敢地面对和驱散。更是要像片头警示一样,用爱去关注、关心、关怀生活中的抑郁症患者。
亲爱的博友,我深情地叮咛——你抑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