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海因兹偷药”看道德层次的演进

(2007-01-04 18:02:00)
分类: 哲思系列

前几天不知从哪本书上看到一则故事,好像发生在美国的哪一个城市。大意是说一个老奶奶带着一个孙子过日子,饥寒交迫,万般无奈之下,奶奶偷了一个食品店的馒头给孙子吃,后来被警方抓起来。警方提出两种处理意见,一是拘留15天,二是罚款100美元。对这两种处罚,老奶奶都无法接受,原因是接受拘留孙子没有人带,接受罚款根本拿不出钱。后来移送到法院审判,起诉方与老奶奶的辩护律师为被告应不应该接受法律惩罚展开激烈辩论,一时无法结案,引起到场观摩的官员和市民的关注。最后,主审法官宣布:被告必须接受法律的审判,这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需要。但是,他为本市存在如此贫困的老少家庭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而深感羞愧。他号召在场的政府官员及商人,为这个可怜的家庭捐款。事后,市政府完善了社会求助体系。

 

今天又看到一个“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要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海因兹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途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美国心理学家针对这个案例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假如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得了癌症快要死了,他是否应该去偷药?为什么?

 

主审法官的审判及其扩展,心理学家设置的两难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道德判断从低到高的演进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  以是否会受到惩罚作为道德定向。处于这个层次的大多数是儿童或被迫无奈的社会成员。如小孩服从成人的规则以免受惩罚。走投无路求生者采取偷抢的办法是这个层次的反例。对这类案例的持简单处罚态度的人,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处于较低的道德层次。

 

2、  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图和需要为道德定向。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那个药剂师认为赚钱符合自己的利益,有些男女只顾你情我愿的恋爱,都是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系为定向的。

 

3、  以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以满足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期望为道德定向。像长大成人的孩子,或者是乐施好善的人(包括社会上一些受到宣扬的先进人物),他们的道德层次都是从关心自己的需要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成的形象。

 

4、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道德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强调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社会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是比第一阶段更高层次的服从),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对偷窃者可以同情,但不宽恕,就是这一道德标准的选择。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管理者都应该处于这一道德层次。

 

5、  以更加合理的社会契约为道德定向。这一阶段的个体认为法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条文,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程序来改变。如果法律有失公平,就有权利通过正当途径说服别人来改变法律。处于这一层次的社会成员应该是社会高层管理者或者思想先驱型人物。但是,有很多官员或思想激进者藐视达到这一道德层次,提出一些既超越法律也超越实际的主张,这不应该纳入社会契约道德定向的范畴。比如:近日深圳白领提出合同婚姻,就不应该成为代表社会秩序的普遍契约行为。而主审法官既判罚又救助且推动政府修改法规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应该算是这一道德层次。人们理想中的那种不需要《婚姻法》保护的完美婚姻也应该是这一层次。

 

6、  以生命价值、人类正义和个人尊严为道德定向。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的认识超越了法律和一切规矩,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生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像孔子所说的七十知天命,不逾矩,就是这样一个层次了。

 

这两个故事对我们至少有三点重要启示:

 

一、道德建设是由低到高的,一是年龄的由小到大,二是层次的由浅入深,这是规律。我们国家从小进行信仰教育,长大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是值得深刻反省的。

 

二、针对这六个层次,我们可以经常检验自己处于什么样的道德层次和水准?思考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尤其是执政的官员和为当权者当顾问或对社会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理论家们。

 

三、对儿童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教育最好的办法是不断接触和直面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促进个体思考和社会形成道德共识。这比背口诀,不经思考唱“八荣八耻”歌,实际效果会好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